煙臺工貿技師學院1852名畢業生全部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崗位,一大批高技能人才走進了人民大會堂、國家首長專列、東岳汽車、杰瑞集團、山東核電、渤海輪渡等優質企業,實現了"掌握一技之長、成就美好人生"的夢想。學院之所以連續多年實現100%的高就業率,得益于以下優勢:
緊盯市場辦教育:緊跟機械制造、電子信息、商貿旅游、餐飲服務等產業轉型升級的發展需求,開設了數控、鉗工、電氣、汽修、焊接、面點、烹飪、口腔、電美、空港、財會、旅游等20多個熱門專業,培養高級技工、技師、技師+大專等復合型、創新型、實用型高技能人才。學生實習期間就被企業提前預定,部分專業人才供不應求。
緊盯市場研發校本教材
圍繞崗位教本領:根據企業崗位需求設置課程內容,注重實踐操作技能,聘請60余名企業專家和能工巧匠擔任客座教授,將企業一線先進技術傳遞到課堂教學之中,實現"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融通合一,專業學習和工作實踐學做合一,能力培養和工作崗位對接合一",實現課堂教學和企業需求的無縫對接。
一體化教學凸顯職業技能
全程管理育精英:踐行"全員育人和全程育人"理念,通過"常組織、常整頓、常規范、常清潔、常自律"五常管理模式,督促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豐富德育活動載體,通過職業理想教育、校園文化節、社團活動等,陶冶學生情操。實行制度育人、情感育人和文化育人的有機結合,培育德技雙馨的高技能人才。
全程管理,培育徳技雙馨人才
校企融合出路廣:與600家優質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校企合作關系,企業冠名班、訂單式培養模式不斷完善,實習保障和就業質量不斷提升,建立起"崗前培訓、就業指導和跟蹤服務"三位一體的服務保障體系,為學生提供多元、優質、順暢的就業渠道。畢業生畢業三年內,如工作不滿意學院負責重新調崗安置。
企業冠名班,實現定點培養
強強聯合前景優:根據市委、市政府文件精神,2013年煙臺旅游學校正式并入我院,雙方資源互補、強強聯合,致力于打造國家級旅游特色專業和品牌專業。同時,占地450畝、投資5億多元的新校區即將開工建設,2016建成后將成為國內設施先進、特色鮮明的一流技師學院。
地址:煙臺市萊山區煙大路2號(煙臺大學西側)
一、熱門專業緊扣市場培養層次靈活多樣
煙臺工貿技師學院專業設置緊扣市場需求,開設機電工程系、船舶與車輛工程系、應用設計系、商貿旅游系、烹飪管理系5大系部20余個熱門專業。烹飪專業是山東省重點專業和名牌專業,多次參加省、國家級烹飪技能大賽,首次填補了我市烹飪專業獲得國家級獎項的空白;空港服務與乘務專業是山東省優秀勞務品牌,面向機場地勤、航海運輸等領域培養高端服務精英人才,吸引人民大會堂、釣魚臺國賓館、國家首長專列等眾多"國"字號企事業單位提前搶聘人才;學院與德國牙科技術協會合作開設口腔工藝技術專業,是山東省唯一開設本專業的學校,培養高水平的口腔工藝技師(加工義齒)。另外,數控、鉗工、電子、焊接、汽修、電腦藝術設計、形象設計、酒店管理、導游、物流、會計、商務助理等都是學校重點發展的專業,就業前景十分廣闊。
學院培養層次靈活多樣,面向初中生開設3年制中級技工、4年制高級技工、5年制技師班,面向高中生開設2年制高級技工班、3年制技師+大專班,面向高職大專及同等學歷開設2年制技師班。學院是省人社廳在煙威地區技校范圍內批準的唯一一所大專教育試點學校,就讀機械加工與數控技術、機械裝配與維修技術、工業電氣自動化等專業的學生,在院期間考試合格后就可獲取青島科技大學專科學歷。同時,學院與山東理工大學、國家開放大學等高等院校合作,學生在校期間可以通過報考成人教育、函授取得專科或本科學歷,真正做到學高級技能、拿高等學歷兩不誤。
二、名師專家傳道授業教學改革風生水起
煙臺工貿技師學院重視師資隊伍建設,采用內部培養和外部引進相結合的辦法,建立了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教師隊伍。現有教職工近500人,"一體化"教師達56.1%。近年來教師在各類刊物上發表論文200余篇,編著校本教材50余部,150多人次榮獲山東省首席技師、全國技工院校優秀教師、中國技工院校突出貢獻獎、中國技工院校優秀班主任、煙臺"五一"勞動獎章、山東省高校"三八"紅旗手、山東省高校"科教興魯"優秀共產黨員、煙臺市技術能手等榮譽稱號。在國家、省市優秀教研成果拼評比和說課比賽中,學院綜合成績連續多年位居技工院校首位。
教學管理方面,大力實施行動導向教學、項目教學、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和職業活動導向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首先,通過"教學節"、推門聽課、優質課觀摩等活動的開展,夯實教學基本功,提升教師綜合素質,營造勤于鉆研、善于思考、樂于奉獻、敢于創新的教學氛圍。其次,借鑒廣州工貿技師學院等優秀院校辦學經驗,編寫符合專業特色和校情學情的校本教材,以專業為單位完善實踐專家咨詢委員會制度,不斷構建一體化課程體系。再次,以服務教學管理中心工作為宗旨,加大教學科研力度,推行產學研一體化教學,先后啟動了商貿實訓商店、汽修實訓中心、煙臺市高技能人才培訓中心、煙臺市魯菜研究所等實體單位,將實訓、教學、科研、生產融為一體,從而形成"學以致用"、"學用結合"的全新教學模式。
三、星級服務全程管理內外兼修培育精英
煙臺工貿技師學院提出"人文教育、人格塑造、人本管理、人性服務"的工作理念,通過制度育人、管理育人、文化育人和服務育人,培育德技雙馨的高技能人才。具體措施為:
——制度育人。梳理工作標準和工作流程,明確崗位職責和分工,提高管理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建立和完善一系列安全和管理制度,做到凡事有章可循、有據可依,為創建平安、文明、和諧校園筑牢防線。
——管理育人。牢固樹立 "為學校負責、為學生負責"的意識,通過五常管理、定期談心、定點幫扶、企業回訪、假期家訪等形式,架起校企之間、家校之間、師生之間溝通的橋梁,逐步構建全方位、全過程跟蹤管理體系,培養學生養成了良好生活習慣和職業道德。
——文化育人。每年組織開展一系列情趣高雅,融知識性、娛樂性、教育性于一體的第二課堂活動,以及敬業、樂群、明禮、守法、誠信、孝敬、心理健康等主題教育活動,營造出積極向上、格調高雅的校園文化氛圍,使廣大學生受到陶冶,得到教益。
——服務育人。打造無后顧之憂的高品質校園生活。就餐開職教系統之先河,實行統一交費,統一配餐,確保學生獲得均衡的營養搭配,同時杜絕學生亂花錢、搞攀比。實行封閉式管理,冷熱水供應、電視、暖氣、太陽能洗浴、超市等生活設施一應俱全,為學生安心生活、學習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四、招生就業網絡完善社會聲譽逐年攀升
煙臺工貿技師學院堅持"全員招生、全面招生、全方位招生"的指導思想,緊抓春季分流、中考、高考三個時間點,采取走村串戶與廣告宣傳相結合的模式,與學生及家長進行面對面交流,將技工教育的就業優勢和利好政策送到學生家中,做到"以亮點吸引學生、以情感打動學生、以服務留住學生"。招生范圍方面,在穩固煙威地區招生市場的同時,在吉林通化、甘肅西和、山西汾陽等地區設立招生點,擴大招生區域,吸引省外生源。招生方法不斷創新,通過集體家訪、電影下鄉、制作刊板、懸掛條幅等形式,擴大學校的影響力和知名度。目前,學校共建立招生點166個,連續四年招生在1800人以上,為學校發展提供充足生源保障。
學院不斷尋求校企合作的切入點和共贏點,選擇有實力、有影響力、有社會責任感的優質企業合作,建立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和完善網絡。校企合作方式有:以專業為單位成立專家咨詢委員會,引進150多名企業專家、技術骨干參與教育教學全過程,提升實訓教學水平;定期組織校企聯誼會、校企專題座談會,就課程改革、工學結合、資源共享、產學研等課題與企業進行深入交流和探討,將市場最新動向傳遞到教學一線;組建了"中金數據班"、"舒朗人才儲備班"、"振華量販人才儲備班"、"達潤汽車班"、"斗山機械班"等20多個企業冠名班、定向培養強化班,為企業提供針對性更強的人才儲備庫;積極聯動27家緊密型合作企業,在相關專業中開展工學結合,把課堂延伸到企業車間和工作現場,使學生身臨其境感受企業工作流程和文化氛圍。目前,學校與人民大會堂、釣魚臺國賓館、國家首長專列、東岳汽車、來福士船廠、大宇造船、樂金顯示、山東核電、大連航運、斗山機械、北方奔馳、中國移動、中國石化、邦達影視基地以及眾多優質餐飲企業等600家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為學生擇業提供優質順暢的渠道,實習就業安置率連年達98%以上。
為滿足教育教學日益發展的需求,學院將籌建新校區。根據規劃,新校區坐落于萊山區成龍線以南、結子溝村以東區域,規劃總用地面積400畝,總建筑面積26萬余平方米。新校區計劃于2013年4月中旬開工,力爭2014年秋季學期開學前建成并投入使用。新校區規劃突顯現代化、信息化、生態化、地域化、景觀化校園特征,形成"一軸、二縱、三橫、八區"的功能布局,辦公區、教學區、實訓區、生活區、運動區等功能定位明確,服務設施完善,體現了教學與科研、實習與培訓的協調融合,使校園具備科學和文化氛圍以及自身的鮮明特色和歸屬感,建成后將成為我市職業院校中獨具特色的一道風景線。屆時,學院在校生規模將突破一萬人,專業達40個。
報名條件:
1. 報名學生年齡不超過25歲,品行端正,身體健康。
2.旅游乘務須面試,要求女生1.65米—1.72米、男生1.75米-1.82米,有音樂、舞蹈特長者優先。
3.報名時需攜帶戶口本和戶口復印件、兒童預防免疫接種本、近期1寸正身免冠彩照8張。
入學時間:春季3月25日報到入學,秋季8月20日報到入學。
校址:煙臺市萊山區煙大路2號(煙臺大學西側)(乘10、17、23、51、55、57、59、567路公交車到煙大路站點或煙臺大學西門站點下車即到)
特別聲明:本站除部分特別聲明禁止轉載的專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轉載,但請務必注明出處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權歸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對于被本站轉載文章的個人和網站,我們表示深深的謝意。如果本站轉載的文章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編輯人員—電話17096005106,我們盡快予以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