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8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人員名單》公布,山東省城市服務技師學院烹飪學院副院長劉雪峰入選。作為學院烹飪專業留校任教的畢業生,30多年來,劉雪峰“舍小我顧大局”,起草魯菜產業規劃、參與制定中國魯菜標準,先后出版數十本魯菜教材,為中國魯菜基因的傳承和發揚做出了突出貢獻。
起草魯菜產業規劃助力煙臺獲評“中國魯菜之都”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是國務院對于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一種獎勵制度。1月15日,在公布的《2018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人員名單》中,51歲的劉雪峰與來自全國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超過4000名突出貢獻專家學者共享此榮譽。
劉雪峰是名副其實的魯菜大家。1987年,他來到山東省城市服務技師學院烹飪專業學習,后留校任教,如今是烹飪學院副院長,同時兼任中國飯店協會名廚委員會副秘書長、山東省烹飪協會副秘書長、山東省餐飲與住宿行業技能與培訓中心主任等。他多次獲得全國、省、市烹飪技能競賽金獎,分別兩次被授予“山東省技術能手”和“山東省首席技師”稱號。
劉雪峰認為,發揮自身優勢,為行業發展獻計獻策,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劉雪峰在魯菜文化研究、魯菜技藝傳承和烹飪教育等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詣,每當需要整理與魯菜相關的材料,深諳魯菜發展歷史的他就成了“行走的資料庫”。他先后主持起草了《煙臺市魯菜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開發區古現魯菜發展綱要》等,以上文件成為引領煙臺魯菜發展的“風向標”;在2014年助力煙臺市獲評“中國魯菜之都”。目前,劉雪峰正在積極為煙臺有關縣區爭取中國魯菜名鎮、中國魯菜發源地這兩項榮譽。
參與制定“中國魯菜標準”為企業進行產品研發和推廣
作為山東人,宴請朋友免不了要露一手魯菜,倘若拿不準制作技法和原材料的標準量,中國魯菜標準無疑是最好的參考百科。目前,現行中國魯菜標準體系中有60多個標準是劉雪峰參與制定的。
在劉雪峰眼里,魯菜傳承,不僅在山東乃至全國發揚光大,國際交流更必不可少。在2018年10月舉辦的第11屆國際葡萄酒博覽會上,他與團隊成員打造“食全酒美”品牌,展示魯菜與葡萄酒的完美融合,通過外國友人助推魯菜邁入國際市場。
很難想象,51歲的劉雪峰到現在連車都不會開。“我只對烹飪感興趣,對別的完全不感興趣。”他說,只要有時間,自己就會投身魯菜研發和創新工作中。到目前,劉雪峰主編魯菜系列教材7本、參編的超過30本。其中,主編的《煙臺美食》耗時近3年,成功接續起了煙臺魯菜傳承。
此外,劉雪峰還擔任山東魯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東春雪食品有限公司等企業的研發和產品推廣顧問,通過產品和技術創新為我省食品企業發展增添勃勃生機。
凌晨三點從被窩到辦公室靠埋頭實干拿榮譽
常人眼里,副院長大多都恪守“朝九晚五”的辦公室工作規律,但劉雪峰卻是個“起早貪黑”的典型。干事專注、專業、專心,比其他人更能吃苦耐勞,這也是他不斷取得新成績的“法寶”。
有時候緊急需要整理魯菜資料,凌晨兩三點也得從被窩爬起來往辦公室走。“沒辦法,自己不能把要事給耽誤了。”劉雪峰無奈地笑道,人還是要有點覺悟和境界,不能只考慮個人利益。每天半夜醒了,他總得看一看手機的未讀消息才放心。
在學生們的眼中,劉雪峰是真正的良師益友。煙臺東山賓館行政總廚、全國飯店業十大行政總廚劉勇說:“劉老師用行動詮釋了工匠精神,為了做好一道菜品,反復鉆研,直到色、香、味、形俱佳方肯罷休,真正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在教學中,劉雪峰循循善誘,將自己的絕招絕活毫無保留的傳授給學生,受到學生的交口稱贊。到目前,他已累計培訓廚師數千名;培養出省首席技師5人、省突出貢獻技師2人、市首席技師4人、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4人,弟子遍布海內外。
“成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得益于山東省城市服務技師學院和山東省商業集團對我的培養。”劉雪峰提到,這是對自己的激勵,也是動力,我可以在更高的平臺上繼續提升自己,接下來也會將高平臺資源轉換成學院資源,為魯菜傳承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特別聲明:本站除部分特別聲明禁止轉載的專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轉載,但請務必注明出處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權歸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對于被本站轉載文章的個人和網站,我們表示深深的謝意。如果本站轉載的文章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編輯人員—電話17096005106,我們盡快予以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