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人社局印發《關于加強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助推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的若干意見》,到2020年,濟寧市新增高技能人才6萬人,其中技師、高級技師1.5萬人,全市高技能人才總量達到21萬人,新增市級高技能人才培養示范基地50家、市級技能大師工作室60家。
每年培養1000名以上緊缺急需技師
據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全市繼續實施緊缺急需職業(工種)技師培養成果購買政策,每年培養1000名以上緊缺急需技師,對培養緊缺急需職業(工種)技師的培訓機構,按照新培養取得技師、高級技師資格人數,市財政分別給予每名1500元、2000元的補助。符合條件的高級技工學校、技師學院全日制畢業生入駐創業孵化基地或創業園區創業的,按有關規定給予不超過5000元的一次性創業場所租賃補貼。
推廣“企業訂單、勞動者選單、培訓機構列單、政府買單”的“四單式”培訓和創業大學培訓模式,對貧困家庭子女、高校畢業生、城鄉未繼續升學的初高中畢業生、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城鎮登記失業人員、退役軍人及符合條件的企業在職職工開展免費職業培訓,中級工、高級工的培訓補助標準由800元/人、900元/人統一提高到1200元/人。
新建一處市級公共實訓基地
以企業為主體,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雙師聯合培養”為主要內容的企業新型學徒制,采取“企校雙制、工學一體”的培養模式,加快培養企業后備技能人才,培養期限為1至2年。在全市每年選擇3至5家大中型企業作為試點單位,每家企業選拔30至50人參加新型學徒制培訓。經培訓合格并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的,按中級工每人每年不超過4000元、高級工每人每年不超過6000元的標準給予企業職業培訓補貼。推動技工院校與企業開展全方位、多層次合作,構建緊密聯系的職業技術教育集團(聯盟),開展校企聯合招生、校企合作培訓和教師進企業、技能大師進校園等活動。
鼓勵和引導企業、院校、社會培訓機構以土地、設備、資金、技術、人才資源等多種形式參與市級公共實訓基地建設。由市政府主導,依托濟寧市技師學院建設一處為城鄉各類勞動者提供技能訓練、技能競賽、技能鑒定、師資培訓、課程研發等公共服務的示范性、綜合性市級公共實訓基地。組織普通高校全日制在校生進入市級公共實訓基地(高技能人才實訓基地)實訓實習,結業后取得對應職業(工種)培訓證書、專項能力證書或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的,按規定給予公共實訓基地(高技能人才實訓基地)職業培訓補貼。
此外,探索高技能人才與工程技術人才職業資格貫通辦法。在企業生產一線,打破學歷、身份限制,逐步建立企業高技能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機制。
高技能人才納入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出國(境)培訓規劃
結合濟寧市重點產業和重點建設項目,鼓勵企業和技工院校引進國內外具有技術攻關、技術革新、發明創造等重大業績成果的高技能人才。對濟寧市企業引進的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全國技術能手、國家技能大師工作室領辦人、省級首席技師直接認定為市級技能拔尖人才,市財政3年內給予每人每年2萬元人才津貼。
同時,支持技工院校國際化合作項目,引導技工院校走特色辦學之路,全面提升辦學層次,將高技能人才納入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出國(境)培訓規劃,5年內支持50名技工院校教師或產業緊缺急需職業(工種)的技能人才到德國等先進國家(地區)進行專題培訓。從境外職業教育研究機構、職業技術院校或企業,聘請100名職業教育專家來濟寧市開展講學、任教或進行技術指導與合作。推動技工院校與德國、韓國、美國等國家有關職業院校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通過聯合培養、合作辦學等方式,開展院校間合作交流項目。
圍繞培育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機械設備、生物醫藥、服裝設計、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在開設“高、精、尖、缺”職業(工種)高級工及以上等級專業的技師學院、高級技工學校和省級重點技工學校,每年評估認定10個特色示范專業。
每年選拔50名優秀骨干教師赴省內外研修
推進技工院校“四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每年選拔50名優秀骨干教師赴省內外培訓研修,市財政每年安排專項經費50萬元。鼓勵支持學生“一專多能”,學生可在本專業學習合格之后再學習其他專業,參加第二專業培訓時免交學費。每年培養1000名復合技能型人才,經培訓并鑒定合格的,市財政按每人1000元的標準給予技工院校培訓補助。
技工院校畢業生參加公務員招考、應征入伍、城鎮落戶、企事業單位招聘、確定工資起點標準和職稱評聘等,取得高級工、預備技師職業資格的高級技工學校和技師學院全日制畢業生,分別按照全日制高職(大專)和本科畢業生享受相應政策待遇及相關就業創業補貼政策。普通技工學校畢業生,按照普通中等學歷教育畢業生享受相應政策待遇。
特別聲明:本站除部分特別聲明禁止轉載的專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轉載,但請務必注明出處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權歸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對于被本站轉載文章的個人和網站,我們表示深深的謝意。如果本站轉載的文章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編輯人員—電話17096005106,我們盡快予以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