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工程技師學院是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建立、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直屬的技師學院,坐落于江北水城、運河古都——聊城,始建于1965年,占地420畝,全日制在校生8000余人。
學院是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國家高技能人才培養示范基地、世界技能大賽中國集訓基地、全國首批一體化教學改革試點院校、全國首批郵政行業人才培養基地、省級文明單位、山東省技工教育特色名校、全省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全省校企合作先進單位。
學院堅持抓好“高質量技能人才培養體系建設、高水平師資隊伍建設、高層次專業建設、高素質管理團隊建設、高品位校園文化建設”等五高建設,凝聚品牌師資、打造品牌專業、培養品牌學生、塑造品牌文化,努力實現“由數量規模向內涵建設、由學院發展向學生發展”兩個轉變,把學院建設成為具有鮮明特色的全國示范性技師學院、開放式多元化綜合性的高技能培訓基地和全國文明單位。
學院具有高技能人才培養的豐富經驗和優勢,校企合作,工學一體。一體化教師占80%以上,擁有全國優秀教師、全國技術能手、世界技能大賽國家集訓隊專家教練、齊魯首席技師、省有突出貢獻的技師。
近年來,“一體化教師”成為技工院校的教學標配,在學院,一體化教師又發揮著什么作用?
一體化教學是“學習即工作,工作即學習”,一體化教學理念是將企業生產的實際任務、工作程序和規范融入到教學中,模擬企業生產現場,按照企業標準和規范實施教學項目,規范操作,教師的主要工作是教學前的策劃,過程中的引導、觀察、點評和總結,教師由“演員”轉變為“導演”。教學過程由學生“被動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動實踐、手腦并用的創新型”轉變。2009年學院成為全國技工院校首批一體化課程改革試點院校, 2012年全省首次一體化課改工作推進會在學院召開,會上學院介紹了課改經驗,獲得好評;自此,一體化教學在學院全面推開。
學院在技能競賽方面又有哪些新突破?
學院具有全國一流的教學條件和教學設施。在近年的技能大賽中,有26名學生進入全國競賽前10名,9人次包攬山東省冠軍,獲得“全國技術能手”“山東省技術能手”等稱號。連續四屆有6名學生進入世界技能大賽國家集訓隊備戰世界技能大賽。在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全國選拔賽中,學院汽車技術、建筑金屬構造和機電一體化項目選手分別獲得全國第三、第五、第六名的好成績。在2019年全國鋼結構焊接職業技能競賽中,4名學生進入青工組前十名,1人奪第一,獲“全國技術能手”稱號。
培養人才的背后,學院有怎樣一支強大的教師團隊?
一方面,學院重視師資培養,重視名師的養成。有名師,才能出高徒。學院教師多人次榮獲“全國優秀教師”“全國技術能手” “世界技能大賽優秀教練” “山東省首席技師” “齊魯首席技師”、“聊城市首席技師”、“聊城市三八紅旗手”等榮譽。在2019年全國鋼結構焊接職業技能競賽中,四名教師獲職工組前十名,1人奪第二,獲“全國技術能手”稱號。在2018年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山東省選拔賽中,學院7名教師被評為優秀裁判員、25名教師被評為優秀指導教師。首屆全省教師職業能力大賽中,學院教師獲得1個一等獎、2個二等獎和2個三等獎的好成績。另一方面,學院一直致力于提高教學設施的投入,每年投入1千多萬元改善、引入最新的實驗實訓設備。讓學生學在當下,放眼未來。
各方努力下,在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山東省選拔賽中,學院選手憑借穩定的心理素質、扎實的操作技能在眾多選手中脫穎而出。汽車技術、建筑金屬構造、機電一體化3個項目取得第一名,網站設計與開發項目取得第2名,化學實驗室技術、貨運代理、美發項目獲得第3名。這樣就有7個項目12名選手入選山東省集訓隊,目前,正在按計劃有序訓練。
通過競賽,學院如何實現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練的轉化?又有哪些特別活動?
學院黨委高度重視競賽工作,“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練”蔚然成風。學院每年4月份舉辦“技能月”活動,已連續舉辦14屆,由全體教師參與,以系部為單位,按年級、專業進行選拔、初賽、決賽,對接企業生產,接軌國賽、世賽,營造師生潛心鉆研技術、提升技能素養的氛圍,極大調動學生學技能的積極性,效果良好。“技能月”活動期間舉辦集中開放日,按系部和專業展示教學、實訓、校企合作和教科研成果及創新創意特色作品、學生社團活動等。
“技能月”活動同步邀請企業、行業專家和學生家長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實現開放活動,全面展示教學成果。企業招聘進校園與開放日同時進行,包括中國郵政、中國船舶、青島海爾等世界500強和中國重汽、徐工集團、中通客車等國內知名企業150多家單位在校園招聘,生均3—5個崗位供選擇。
專業如何設置,如何實現“技能+學歷”雙證教育?
我省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加快新興產業培育,高端裝備、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醫養健康產業等不斷壯大,十強產業快速發展。面對新形勢,學院對已有專業進行調整,賦予系部名稱新內涵,圍繞新舊動能轉換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
學院目前設有材料工程與旅游系、商貿服務系、自動化系、現代制造系、汽車工程系和德育工作部等6個教學系部,設環保與旅游類、商貿服務類、電氣自動化類、現代制造類、交通運輸類、學前教育類、美容美發類等共6大類25個專業方向,其中特色專業有新能源汽車檢測與維修、快遞運營管理、健康服務與管理、中德機電一體化卓越技師班、智能制造、金屬構造技術、3D打印技術應用等;重點專業有汽車檢測與維修、電子商務、工業分析、數控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機械設備裝配與自動控制、工業機器人、智能焊接技術、學前教育等。
學院辦學層次主要有高級工、預備技師,同時學院還是國家開放大學“技能+素養”試點項目山東省首批唯一的試點院校,國開班畢業生既可以取得預備技師畢業證書、也可取得學信網可查的專科畢業證書。
有哪些優秀畢業生?
學院畢業生已在服務業和新興產業方面嶄露頭角,如:2014屆快遞運營與管理專業畢業生李曉曉在2017年全國郵政行業職業技能競賽奪得一等獎,獲 “全國技術能手”榮譽稱號;數控技術專業畢業生趙帥,現任天津市祥威傳動設備有限公司工藝部經理,曾帶領優秀技術團隊攻克了多道技術難題,出色完成國產首臺深海載人潛水器的加工任務;健康服務與管理專業2018屆畢業生李曉東,畢業后到千島山莊頤養中心工作,工作用心、努力,不到兩年就委以重任,擔任陽谷分院副院長;電子商務專業馬文靜,就職于中國商飛集團,負責商用大飛機項目信息檔案管理工作;新能源汽車專業王楠,就職于中通客車擔任車間調度,等等,不勝枚舉。
在校企合作、訂單培養方面,有哪些特色項目?
學院堅持校企合作、多元辦學,不斷推進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深度和廣度。近年來取得了比較好的成效和口碑。學院是全國首批郵政行業人才培養基地,在全省率先組建建材行業職業培訓教育集團;在全省率先啟動大學生技能提升項目;建立了“魯西集團培訓學院”,與魯西集團、聊城大學共建“三元”培養模式;在全省率先創立校企醫合作模式,與東昌府區中醫院、千島山莊頤養中心共建健康服務與管理專業。學院與德國萊茵科斯特、海信集團、魯西集團、省郵政物流公司、中通客車、榮盛集團等世界500強及國內知名企業簽署了校企合作協議。同吉利汽車、京東物流、順豐快遞、祥光銅業等50多家大型企業實行訂單培養。校企合作,共建專業,共同招生,共同培養,產教融合。學生一入校與企業簽訂就業協議,目標明確,企業文化進課堂進校園,教學與生產有效對接,畢業即就業,進企即上崗,學生樂意,企業滿意。
山東工程技師學院為學生提供哪些就業保障?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就業問題一直是學院關注的頭等大事,學院狠抓就業質量,拓寬學生就業渠道,積極聯系、考察經濟效益好、綜合實力強的中字頭、國字號企業和上市公司,從實習到就業,學院跟蹤服務,學生就業質量、收入水平普遍提高。針對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形勢,學院積極應對,采取各種措施實現高質量就業,通過山東高校招聘網、聊城公共招聘網等線上招聘,采取線上、電話面試。篩選100多家優質企業在學院辦公平臺、校園網同時發布就業招聘信息,平均每個學生有3-5個崗位可選。學院為畢業生就業上崗提供一切便利,能辦的馬上辦,來不及辦的以后再補辦,郵寄報到證、檔案、畢業證等,確保畢業生優先就業上崗。
如:昇印光電有限責任公司,是江蘇一家新型納米印刷制造高新技術企業,線上發布招聘信息-線上報名-建微信群-線上面試-線上錄取-報到上崗,多名畢業生已入職到生產技術部,試用期滿月薪5000-7500元,發展前景廣闊。另如濰柴動力、中通客車、中色奧博特、青島上汽五菱、三星重工等大都是通過線上招聘、面試、入職。學院畢業生就業率常年保持在98%以上。
未來有哪些發展規劃?
以“建成具有鮮明特色的全國示范性技師學院、開放式多元化綜合性的高技能培訓基地和全國文明單位”為工作目標,圍繞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就業優先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及全省新舊動能轉換和現代產業體系建設,以立德樹人和弘揚工匠精神為根本,以培養綜合職業能力為核心,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堅持學制教育與職業培訓并舉,創新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全面提升技能人才培養能力。抓好“五高”建設,達到專業結構適應產業發展、校企合作貫穿培養過程、課程教學體現工學結合、技能人才培養層次規模與經濟社會發展更加匹配,辦學活力明顯增強,辦學實力和社會服務能力顯著提升,為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貢獻力量。
特別聲明:本站除部分特別聲明禁止轉載的專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轉載,但請務必注明出處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權歸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對于被本站轉載文章的個人和網站,我們表示深深的謝意。如果本站轉載的文章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編輯人員—電話17096005106,我們盡快予以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