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技師學院是國家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校、山東省首批高水平中等職業學校建設單位,是領導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同志的母校。學校始建于1958年,具有60余年的辦學歷史,學校占地709畝,建筑面積17萬平方米,教學設備總值1.07億元。下設智能制造系、電氣工程系、信息工程系、汽車工程系、建筑工程系、經濟管理系、城市建設系、學前教學系等8個教學系和北方汽車學校、諾伯特智能制造學校、新時代電商學校、云創BIM學校4個混合制二級學校。對接聊城九大產業集群,開設了智能制造、裝配式建筑、電氣自動化、電子商務等37個專業。現有教職工668人,其中教授及正高級講師12人、副高職稱157人、雙師教師占80%以上。全日制在校生9299人、企業新型學徒2575人。年培訓社會各類人員2.5萬人次以上。近年,學校先后榮獲中國職業教育百強、全國校企合作先進單位、全國社會扶貧先進集體、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狀、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山東省選拔賽突出貢獻單位、全國鄉村振興職業技能大賽山東省選拔賽突出貢獻單位等稱號。
緊緊圍繞“爭創一流、走在前列”的目標定位,學校堅持以黨建為引領,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牢固樹立“聊城經濟的增長點在哪里,學校辦學的著力點就在哪里”的理念,以服務聊城經濟社會發展為己任,以提高技能人才培養質量為重點,堅持走高質量發展道路。主要辦學做法有:
一、有效整合社會資源,推進產教深度融合,進一步創新辦學模式
一是政校合作,服務縣域經濟發展。先后與高新區、開發區、臨清市、冠縣、陽谷縣人民政府簽訂了政校戰略合作協議,為縣市區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助推產業轉型升級。與高新區高端智能裝備產業園、開發區新動能產業園、中通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等建立合作關系,校企聯合招生招工,選派骨干教師參與企業科研攻關、新產品開發;成立了博源科技自動化技術研究院、易斯特數字化工廠研究院、臨清煙店軸承高端制造研究院、臨清電機研究院四個研究院,開展技術服務、技術研究、人才培養、教師企業實踐等工作。產教深度融合,增強了學校服務區域行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能力。
二是成立行業產教聯盟,探索聯盟育人機制。學校牽頭成立了聊城市智能制造產教聯盟、裝配式建筑產教聯盟、互聯網產教創新聯盟,聯盟內有聊城市大中型企業140余家,促進整個產業鏈上的企業抱團發展。聯盟成員在招生就業、專業建設、資源共享、職工培訓、文化傳承等方面開展合作,“專業+產業”“教學+研發”“培養+就業”有機銜接,解決了技能人才培養和產業需求“兩張皮”的問題。我校《區域行業產教聯盟融合育人機制研究》獲批全國教育重點規劃課題。
三是共建混合制二級學校,按準員工標準培養企業急需人才。學校先后與企業投資4000多萬元,共建了“北方汽車學校”“諾伯特智能制造學校”“新時代電商學校”和“云創BIM學校”4個混合制二級學校,堅持工學結合,將企業文化、企業標準等引入教學,形成了“四化八共”的辦學機制,為企業培養了大批緊缺技能人才。
二、突出訂單培養、學徒制培養,進一步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一是積極開展訂單培養。我校與日發紡機、聊建集團、中通客車、浪潮集團、青島海爾、北京奔馳等市內外160余家企業簽訂訂單培養協議,確定訂單培養人數達8000余人,建立了專業鏈與產業鏈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的協同育人機制,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建設課程體系,實行校企雙導師制,積極推進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化、一體化教學模式,不斷提高技能人才培養質量,為聊城企業培養了大批“用得上、留得下、有發展”的高素質技能人才。
二是大力推行學徒制。2015年,學校與聊建集團、云創集團聯合申報了山東省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建設項目,采用現代學徒制,校企雙導師制共同培養建筑施工專業的技能人才。2019年,電氣技術專業被省教育廳獲批為第三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建設項目。目前,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已推廣至學校電子商務、電氣技術、無人機應用技術、工業機器人應用與維護等各個專業。學生定期到企業按照3-5人一組跟企業導師“識崗、跟崗、頂崗”學習,形成了“招生招工相結合、聯合培養、一體化育人”的長效機制。
三、典型工作任務有效引入,項目化、一體化教學深入推進,進一步創新教學模式
聚焦課堂“主陣地”,落實“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對接合作企業崗位、典型工作任務。2018年初,邀請全國職教專家戴士弘教授指導培訓學校項目化教學改革,全面推行“做中學、做中教”的項目化教學。我們把“學生學專業課‘會干啥’,學文化課‘有啥用’”作為評價老師項目化、一體化教學改革成功與否的關鍵標準。通過項目化教學改革,改變了課堂教學現狀,激發了學生學習的內驅力,讓課堂活了起來。
四、深入推進“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唱響育人大合唱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構建了具有職教特色的全員全過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工作體系,班子成員帶頭育人,深入課堂、學生宿舍、餐廳,現場傾聽學生呼聲;中層干部輪流住校24小時值班,及時解決學生的學習生活困難;打造專業化班主任隊伍,1人獲全國技工院校班主任能力大賽一等獎,1人獲中等職業院校班主任能力大賽省賽一等獎,國賽三等獎。注重學生養成教育,將勞動精神、工匠精神融入育人全過程,推行“六個一工程”,引導學生“善思、善言、善行”。加強社團建設,讓每個學生至少加入一個社團,培養一項終身受益的愛好。2021年4月,全市職業院校“三全育人”綜合改革現場推進會在我校召開,75個社團5000余名學生參與展示,贏得教育部、省教育廳等與會領導的一致好評。2021年9月份“藝筑夢”剪紙社團參加了“技能中國行2021——走進新疆”全國鄉村振興職業技能大賽技能展示活動,得到人社部領導的高度贊揚。
五、堅持以賽促教、以賽促學,技能大賽不斷結碩果
技能大賽成績是檢驗職業院校辦學水平的重要標志。我校歷來重視技能大賽工作,堅持“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改、以賽促建”,對照國賽、省賽標準建設了集“教學、大賽、培訓、鑒定、創業”五位一體的實訓室,推行“做中學、做中教”的項目化教學改革,將技能大賽項目融入日常教學全過程,積極承辦省市各類賽項,鼓勵支持師生外出參加技能比賽。僅2021年,師生獲技能大賽獎項215項,其中國家級4項、省級71項、市級140項。在全國扶貧職業技能大賽上,鋼筋工項目獲銀獎,是山東省唯一獲獎項目;在全國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上,混凝土建筑項目取得全國第四名的好成績,挺進第46屆世賽國家集訓隊,為山東、為聊城爭光添彩。市政府專門發來賀信,獎勵參賽師生32萬元;在全國鄉村振興職業技能大賽上為山東代表隊收獲了一枚寶貴的銅牌。
六、堅持以研促教、以研促育、以研促管,教科研成果豐碩
加強職教研究,鼓勵教師圍繞教育教學改革、育人工作、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等開展教科研活動。目前,學校在研課題97項,其中國家級1項、省級19項,市級48項。其中,《區域行業產教聯盟融合育人機制研究》立項為全國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是全省唯一立項的技工(中職)院校。近年,獲獎成果共54項。其中國家級1項,省級3項,市級50項。教科研工作走在了全省同類院校的前列。
七、堅持學歷教育與培訓并重,做大做強培訓工作
學校是全國“雨露計劃”示范基地、山東省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山東省跨境電商人才培訓基地、省級建筑業特種崗位培訓考核基地、省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基地、省旅游培訓基地以及魯西集團、交運集團等本地龍頭企業的員工培訓基地。2020年,爭取到地方債券總投資1.8億元建設學校職業培訓樓和集“教育教學、技能大賽、社會培訓、職業鑒定、創新創業”于一體的現代化聊城市職業技能公共實訓基地。2021年,又新申報1.9億元用于聊城市職業技能公共實訓基地二期建設。緊跟聊城產業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對接企業需求,做大做強培訓工作,年培訓社會各類技能人才2.5萬次以上,培訓人數全市第一,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撐。
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作為孔繁森同志的母校,我校將繼續發揚繁森精神,以“提質培優,建設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為主線,銳意進取,開拓創新,加快學校高質量內涵發展,不斷提高技能人才培養質量,更好地服務聊城經濟社會發展,努力辦聊城人民滿意的職業教育!
特別聲明:本站除部分特別聲明禁止轉載的專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轉載,但請務必注明出處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權歸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對于被本站轉載文章的個人和網站,我們表示深深的謝意。如果本站轉載的文章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編輯人員—電話17096005106,我們盡快予以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