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莊科技職業學院機械工程系是棗莊科技職業學院辦學歷史最悠久,綜合實力最雄厚,文化底蘊最深厚的院系之一。全國應用型人才培養基地、中央財政支持的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實訓基地、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焊接技術中心聯合教學基地、CAXC全國計算機輔助技術認證考點、山東省模具工業協會會員單位、棗莊市五一勞動獎狀先進集體。
現開設機械設計與制造、數控技術、焊接技術與自動化、模具設計與制造、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汽車營銷與服務、無人機應用技術等七個專業。其中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為山東省特色專業、與山東建筑大學3+2對口貫通專本分段培養專業,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數控技術、焊接技術與自動化專業為學院首批重點建設專業。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與北京韋加無人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專業,焊接技術與自動化專業與徐工集團徐工道路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訂單培養專業,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與青島海信模具有限公司訂單培養專業。
系現有專兼職教師63人,國家千人計劃特聘教授2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天津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山東建筑大學特聘教授、客座教授5人,愚公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山東紅荷專用汽車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長等客座教授6人,教授、副教授23人,高級工程師、工程師7人,高級技師29人,省級教學名師1人,省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5人,市級以上學科帶頭人、教學名師、教學與科研骨干教師9人,碩士、博士學位人員占專任教師比例90%以上,“雙師”素質教師85%以上。聘請北航機床創新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學魯南研究院、魯南機床股份有限公司等兼課教師20余人,形成了以中青年學術骨干為主體的結構優化、專兼結合、實力雄厚、勇于開拓創新的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和教學團隊。系建有大國工匠趙峰,齊魯工匠吳敏、棗莊工匠劉栗工作室。近年來,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教學團隊被評為省級優秀教學團隊,教師出版國家規劃教材20余部,承擔省市級、院級科研、教改、教研項目30余項,獲省級教科研獎勵15項,申請各項專利24項,發表論文480余篇,核心期刊論文、 SCI、EI收錄論文130余篇,擁有院級精品課程5門,省級精品課程3門,省精品資源共享在建課程3門。
校內建有中央財政支持的機械實訓基地和省財政支持的汽車實訓基地,擁有機械加工、數控加工、機械裝配、汽車維修等4個高標準的生產性實訓車間,各類先進設備800余臺套,擁有高標準的CAD/CAM一體化機房,汽車檢測、汽車仿真、金相與熱處理、公差測量、液壓與氣動、數控仿真、數控加工、機床拆裝、電工電子等60余個理實一體室。與徐工集團、鷹普(中國)有限公司、五征集團、青島海信模具有限公司、魯南機床股份有限公司、中材鋰模有限公司、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廣匯汽車股份公司、北京韋加無人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德諾浩(北京)教育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等40余家企業簽訂了訂單培養和頂崗實習協議,為學生校內外實習實訓、技能訓練、科技創新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在山東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山東省機電產品創新競賽、全國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大賽、全國三維數字化創新設計大賽、華東區大學生CAD大賽等各類比賽中先后獲得一等獎18項,二等獎26項、三等獎52項。
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努力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長期致力于教學理論和教學模式的探索,理論教學不斷追求創新,實踐教學突出實用技術,強化學生的技能培養。積極推行“1+X”證書制度,學生在校期間可以取得鉗工證、數控車(銑)工證、焊工證、汽車駕駛證、汽車修理工、民用無人機駕駛員/機長證書等技能證書。通過舉辦機電產品創新大賽、創新創業文化節、機械創新設計大賽、文化藝術節等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精神、技術技能和創新能力。畢業生“德厚、技高、能強”深受用人單位歡迎,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8%以上。
堅持以思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為引領,注重大學生德行教育和創業創新教育,涌現出愛我中華共創和諧十大杰出新聞人物、山東省優秀大學生創業者付昱博,山東省高校十大優秀學生花凱強,山東省高校十大優秀學生提名獎、四項發明專利擁有者趙強強,共青團中央大學生雙創先鋒李金峰,全國優秀共青團員朱思國,跳海救人的“善國愛星”萬田力、孔維健等一大批優秀大學生。2017年土地規劃大學生社會實踐團隊榮獲共青團中央等 “鏡頭中的三下鄉” 活動 “優秀指導教師”“優秀通訊員”“優秀報道獎”,被中國土地學會等評為“社會實踐成果三等獎”等多項榮譽。
承優良傳統,創特色院系。機械工程系將繼續弘揚“兼愛至善、篤學勵能”的學院精神,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和技術技能人才成長成才需要,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建成特色鮮明、省內知名的高水平院系而不懈努力!
特別聲明:本站除部分特別聲明禁止轉載的專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轉載,但請務必注明出處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權歸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對于被本站轉載文章的個人和網站,我們表示深深的謝意。如果本站轉載的文章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編輯人員—電話17096005106,我們盡快予以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