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哪些學校和怎樣排列學校順序,是初中生填報志愿過程中最關鍵的。許多家長和考生在填報志愿時,沒有從實際出發多方考慮,由此造成失誤。那么,填報志愿應有哪些依據呢?我認為主要有四點:
指標一:先明確職業理想
考生填報志愿前,應當考慮考生本人到底有沒有明確的職業理想,有怎樣的興趣愛好,有什么優勢特長,屬于什么類型的氣質特征、心理特質,職業能力傾向又如何等。確定了大致的職業理想后,才能選擇自己是進普通高中還是其他類學校。
指標二:不要脫離學業成績
如果說職業理想是主觀意識,那么學業成績是每位考生必須面對的客觀事實。考生的學業水平處于什么樣的位置,不僅僅指班上成績是第幾名,還要放到大背景下,即全區乃至全市的水平,只有這樣,選擇志愿才能有的放矢。
指標三:不忘考慮市場需求
一些家長和考生在選擇志愿時,最關注哪些專業薪金高、待遇好、省力舒服、名利雙收,這雖屬人之常情,但有時卻因盲從而造成失誤。因此,有必要清楚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要用發展的眼光來選擇志愿,現在不少職技類學校的培養模式都向國際技工接軌,將現代化操作技能和扎實的理論知識結合起來。只要學生刻苦學習,就可能成為令人羨慕的高級技師。此外,隨著中專、職校、技校"三校生"也可考大學的"立交橋"建立,早幾年千軍萬馬爭過普通高中這座"獨木橋"的現象,如今已有了很大改變。所以,家長和考生不必一定要擠在普通高中這一條路上。
指標四:考慮家庭經濟狀況
公辦與民辦、重點與一般、寄宿與走讀,各類學校的收費標準不盡相同,特別是民辦高中和"擇校三限生"部分,所需費用相對較高,考生和家長要考慮好了。同時,也要考慮學校是否有寄宿條件、家庭離學校的遠近等因素。
特別聲明:本站除部分特別聲明禁止轉載的專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轉載,但請務必注明出處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權歸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對于被本站轉載文章的個人和網站,我們表示深深的謝意。如果本站轉載的文章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編輯人員—電話17096005106,我們盡快予以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