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蕪職業技術學院成立于2000年10月,由原萊蕪師范學校、萊蕪市第二職業中專、萊蕪廣播電視大學和萊蕪市衛生職工中等專業學校4所學校合并而成。學院的辦學宗旨是:有利于學生在校期間的全面發展,有利于學生畢業后能夠找到一份稱心如意的穩定的好工作,有利于學院的全面發展,即“三個有利于”,辦學定位是“服務萊蕪、輻射周邊,工科為主、多科并舉,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建設省內一流、國內知名的高職院校”,辦學方針是“特色立院、質量強院、文化興院”,人才培養目標是“人人成才、人人就業”,學院精神是“感恩•趕超”。
學院先后獲得山東省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山東省職教師資隊伍建設工作先進集體、山東省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學院、山東省高校校園綠化管理工作先進單位、山東省文明單位和全國職業院校魅力校園等榮譽稱號。連續兩年被評為“萊蕪市工作實績考核先進單位”。
建院以來,累計為社會培養輸送合格畢業生2.8萬人。學院是山東省高等教育技能型特色名校首批立項建設單位。
學院現占地839畝,建筑面積23萬平方米,固定資產6.2億元,儀器設備總值8223萬元,館藏圖書80.45萬冊。在職教職工66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80人,博士、碩士297人。設有8個系,3個二級學院,16個研究所;建有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山東省粉末冶金先進制造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研究院(山東江河濕地生態研究院)、1個省級機械基礎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58個校內專業實驗實訓室和197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學院建有山東省高職高專示范專業和特色專業8個,省級教學團隊4個,國家級和省級精品課程29門。現有招生專業36個,面向16個省(自治區)招生,全日制在校生9500人。
學院全力加強內涵建設。通過專題培訓、進修學習、頂崗鍛煉、教學設計能力達標考核等措施,專任教師的整體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顯著提高。先后培養出專業帶頭人35人、骨干教師65人。涌現出省級教學名師2人,山東省優秀教師8人、山東省勞動模范1人、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獲得者2人、山東高校十大師德標兵1人,全國、全省先進工作者10人,萊蕪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5人,萊蕪市勞動模范4人,榮登“全國好人榜”1人。
學院高度重視科研創新工作。近幾年共爭取到省、市科研項目200余項,累計爭取科研經費近2000萬元。共獲得省級自然科學獎1項,市級科技進步獎8項,省社科優秀成果獎1項,省思政成果獎3項,市級社科優秀成果獎33項。共獲得國家專利541項,其中發明專利20項。幫助企業解決技術難題50余項,提供技術咨詢130余項。
學院通過實施“五小創新基金”和“萬名大學生百個創新項目”工程等措施,極大地調動了廣大同學創新創造的積極性。近年來,我院大學生在國家級和省級技能大賽中共獲得各類獎項434項,其中國家級一等獎4項、二等獎14項;省級特等獎2項、一等獎78項、二等獎106項。
在辦學實踐中,學院積極尋求發展道路,在突破體制機制障礙,與企業聯合搭建平臺,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路子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與特變電工山東魯能泰山電纜有限公司、山東力創、山東朗進等市內外200多家大中型企業建立了密切合作關系,在冠名班級、訂單培養、頂崗實習、專業建設、科研創新、文化交流、社會服務、兼職教師聘任等方面開展了深度合作,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校企一體化辦學”模式,取得了良好的辦學效果與社會效益。全國高職院校“校企一體化”經驗交流會暨創新聯盟成立大會將于2014年11月19至20日在我院召開。
學院先后當選為中國職教學會創業教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單位、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產學研合作教育分會第五屆理事會理事單位、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教學工作委員會第三屆理事會常務理事。
師資隊伍是保證教學質量、實現學校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學院從建校開始,就狠抓師資隊伍建設,從人才引進、師資培訓、師德建設、師資管理等各方面進一步強化師資隊伍建設,經過十年的發展,學院已實現了《萊蕪職業技術學院“十一五”師資隊伍建設規劃》提出的師資隊伍建設總體目標和措施,建立和完善了人才評價體系,師資隊伍在總量、結構、素質、使用、培養等方面都取得了較大的提高。
在人才引進上,學院根據事業發展、專業設置與建設規劃及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要求,制定了一系列引進人才的政策和措施,凡具備引進條件的人才,學院皆敞開大門,積極創造條件引進高素質、雙師型教師。
在師資培訓上,通過多種途徑,積極創造條件,對現有教師進行培養和提高,尤其是將專業帶頭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師的培養列入師資隊伍建設的重點。學院鼓勵青年教師參加崗前培訓、業務進修及攻讀碩(博)士學位,加快年輕教師的成長;鼓勵專業課和專業基礎課教師到企事業單位一線頂崗鍛煉,增強自身的技術應用能力和專業實踐能力。
同時,學院注重對教師的師德教育,要求全體教師嚴格遵守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和教師教學工作規范,樹立以人為本、以德為先、服務學生、培養學生的觀念,做到教書育人、為人師表。
學院加強與產業部門的聯系,根據教學改革、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的需要,從生產、建設、管理、服務工作的第一線聘請工程技術人員、專家、能工巧匠作為兼職教師,指導學生生產實習和畢業設計,并承擔一定的理論教學任務,為學生講授新知識、新工藝,使教學內容進一步貼近生產實際,初步形成了一支相對穩定的兼職教師隊伍。
通過引進、培養、外聘和激勵機制相結合的師資隊伍建設思路,深化人事管理體制改革,完善校內分配制度,加大師資隊伍建設的力度,致力于中青年教師的培養,注重教師隊伍結構的調整,師資隊伍建設成效顯著。目前,學院已擁有一支結構合理、師德高尚、教育觀念新、改革意識強、具有較高教學水平和較強實踐能力、專兼結合的師資隊伍。學院現有教職工725人,其中專任教師520人,副教授以上職稱的教師211人,其中教授21人,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329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7人;外聘企業兼職教師190人,具有“雙師素質”的教師220人,占專業教師的64%。先后派出50多名教師到美國哈佛大學、德國圖賓根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南開大學、復旦大學等國內外知名高校做訪問學者;5名教師被評為“山東省優秀教師”,4名教師被評為“萊蕪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名教師獲得“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2名教師被評為“萊蕪市優秀專利發明人”;學院培養專業帶頭人28人,骨干教師50人,還對446名教師進行了現代教育技術培訓,先后有487人次教師參加了全國和省內的學術交流會議和培訓學習。
學院已制定了《萊蕪職業技術學院“十二五”師資隊伍建設規劃》,師資隊伍建設總目標是:通過5年的努力,專任教師達到625人,聘任校外兼職教師200人,“雙師型”教師占專業教師的比例總數不低于90%,兼職專業教師承擔的專業課學時比例達到50%,具備研究生學歷或碩士學位的教師達到65%。根據《山東省高等教育名校建設工程項目方案》,學院將進一步加大教學團隊建設,繼續實施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培養工程、青年教師成長工程、教師下企業鍛煉工程、兼職教師隊伍建設工程等四大工程,逐步建設一支師德高尚、學識豐富、基礎扎實、動手能力強,行業知曉能力、實踐創新能力和科技開發能力強,教學水平高、專兼結合的“雙師”結構的教師隊伍。
學院在上海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粉末冶金廠、中國重汽集團、山東鋼鐵集團等108家單位建立了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同時,充分發揮當地鋼鐵能源、新材料開發以及高科技農業等區域優勢,重點建設了以萊蕪鋼鐵集團、泰山鋼鐵集團為主的機械、數控、冶金等專業實習實訓基地群等五大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群。
學院不斷健全和完善教學管理的各種規章制度,包括日常教學、質量監控、頂崗實習、教材、實踐教學、教學檔案和學籍等系列教學管理文件。構筑了教學管理系統平臺、教學資源共享平臺、師生交流平臺、畢業生就業信息服務平臺、服務社會的信息平臺,保障對教學計劃、課程、課表、學生成績、學生就業、社會服務等進行有效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通過競爭上崗建設一支結構優、素質高、理念先進的教學管理隊伍。通過內部培訓,外出進修的方式,每年都對所有教學管理人員進行培訓。
在教學質量保障方面,構建了以“三三三”模式為主體的教學質量保障新體系,即:“三線監控”——教學工作線、學生工作線、教學督導工作線的監控,“教學工作線”以教學管理隊伍為主,開展常規教學檢查與評估;“學生工作線”以學生管理隊伍為主,加強學生的教育與管理;“教學督導工作線”以院系兩級教學督導員為主,協助教學和學生管理對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情況進行指導督促和檢查;“三級監控”——學院、系、教研室三級監控;“三評監控”——學生評教、督導員評教、同行與社會評教。“三三三”模式為主體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保證了正常教學和學習的有序開展以及教學質量的提高。
特別聲明:本站除部分特別聲明禁止轉載的專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轉載,但請務必注明出處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權歸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對于被本站轉載文章的個人和網站,我們表示深深的謝意。如果本站轉載的文章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編輯人員—電話17096005106,我們盡快予以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