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和國務院扶貧辦聯合下發《關于深入推進技能脫貧千校行動的實施意見》,將以技工院校和職業培訓機構為主要工作載體,面向建檔立卡貧困家庭應、往屆“兩后生”和具備勞動能力人員,大力開展技工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
人社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2017年底,全國共有技工院校2490所,在校生338萬人,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年開展各類職業培訓超過450萬人次,四分之三的在校生來自農村,相當一部分來自貧困家庭。世界技能大賽上獲得金牌的曾正超、楊金龍、寧顯海、蔣應成等都來自農村貧困家庭。
《意見》提出,到2020年底,幫助每個有就讀技工院校意愿的建檔立卡貧困家庭應、往屆“兩后生”( 初、高中畢業未能繼續升學的貧困家庭中的富余勞動力)都能免費接受技工教育,每個有參加職業培訓意愿的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勞動者都能夠接受至少1次免費職業培訓,全國技工院校累計新招收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70000人以上。
通過深入推進技能脫貧千校行動,幫助接受技工教育或職業培訓的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學員)實現就業創業,增加勞動收入,達到“教育培訓一人,就業創業一人,脫貧致富一戶”的目標。
《意見》進一步明確了技能脫貧千校行動的支持和激勵政策。在加大資金投入上,在國家層面有助學金、免學費政策和培訓費、鑒定費補貼政策,對于接受技工教育的農村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女,落實每生每年3000元左右的補助標準。同時,要求各地制定減免學生雜費、書本費和給予交通費、生活費補助等實施細則。
對取得高級工、預備技師(技師)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技工院校畢業生,比照大專、本科學歷,在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招聘、使用及評價等多方面落實相應政策。技工院校績效工資分配向參與扶貧工作的教師加大傾斜力度。參加對口幫扶的專家、教師等支教服務期可作為基層工作經歷,在評優評先、職級晉升、職稱評審、崗位聘用等方面優先考慮。
特別聲明:本站除部分特別聲明禁止轉載的專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轉載,但請務必注明出處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權歸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對于被本站轉載文章的個人和網站,我們表示深深的謝意。如果本站轉載的文章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編輯人員—電話17096005106,我們盡快予以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