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信息工程中等專業學校努力尋求管理的新模式和發展的長效機制,引入了企業管理的的基本思路,實現了由傳統管理到現代經營管理的轉變,實施了學校宏觀決策、各分部"直屬間管"管理模式。實施校長主持下的校務委員會分工負責制,學校的全面工作由校務委員會集體領導。學校的管理機構按職能分三大類,第一類是直屬的綜合辦公室、后勤服務中心和督導研究室為職能機構,第二類是"直屬間管"的招生就業服務中心和項目開發部,第三類是"直屬間管"的二級單位,包括六個教學實體(包括四個職業教育校區、遠程與繼續教育中心、職業技能培訓中心)和三個校內學生實訓基地。經過近幾年的運作,已經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內部管理機制,學校宏觀協調各校區教育教學活動、教師資源、教學資源的合理流動,調動了教職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使分散的學校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成為一潭源頭活水。
德州信息工程中等專業學校始終堅持"質量興校",狠抓教學常規的落實,重點是德育課和實訓課。具體做法:一是圍繞課堂教學,制訂完善了多項教學管理規章制度,充分發揮督導研究室的作用,堅持聽課、評課、說課活動,突出教法和學法的研究。二是在課程體系改革方面,適當縮減文化基礎課的門數和課時數,加大技能課的比重,整合部分課程,適時增加新課程,實施"模塊化"教學,避免了理論與實踐的脫節。三是在教學方法改革方面,借鑒德國職業教育課堂教學模式,積極推進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在教學中的實際運用,計算機專業按照"項目教學法"的要求,形成了自己的校本教材《計算機應用基礎》并投入使用。四是引入"體驗式教學",08年組織所有老師參加了團隊拓展式訓練,并在教學中加以運用,讓學生在活動中自我體會、總結,得出結論,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五是組織學生實施階段實踐活動,即第一年安排一周時間社會見習,第二年安排一到兩個月的階段性社會實踐(不一定對口),讓學生接觸企業,第三年頂崗實習。六是打破固定的暑假放假時間,將暑假作為第三學期,根據情況安排學生參加實踐,接觸社會,真正實現與社會的零距離接觸。
由于學校辦學水平不斷提高,辦學成果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被上級部門授予以下榮譽稱號: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單位、省"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試點先進單位、省級示范性基層電大、省級陽光工程優秀培訓基地、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狀、市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市德育教育優秀學校、市職業中專教學教研工作先進學校、市職業中專計算機專業學生技能大賽團體一等獎、市職業中專語文教師基本功大賽團體二等獎、市文明單位、區先進基層黨組織、區辦學水平考核評估優秀單位、區勞動關系和諧單位。同時,學校還是ATA特許授權考試站、OSTA計算機信息技術考試站、省計算機應用能力等級考核培訓點、省陽光工程培訓基地、省工友創業實訓基地、市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培訓基地、市退伍軍人培訓基地、區國家公務員及專業技術人員教育培訓基地、區農民工培訓基地、區幼師培訓基地、區職業技能培訓定點培訓基地。
特別聲明:本站除部分特別聲明禁止轉載的專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轉載,但請務必注明出處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權歸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對于被本站轉載文章的個人和網站,我們表示深深的謝意。如果本站轉載的文章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編輯人員—電話17096005106,我們盡快予以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