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邑師范學校創建于1949年8月,隸屬德州市教育局,2000年學校被評為省級規范化師范學校、省級花園式單位,2005年加掛德州學院臨邑專科部校牌,座落于臨邑縣城廣場西鄰,占地100畝,建筑面積4.6萬平方米,固定資產3500萬元。現有教職工139人,其中高級講師61人。1999年停招三年制中師班,開始招收五年一貫制小學教育大專班。現有教學班50個,在校生2600人,其中大專1250人,幼師300人,初中1050人。
幾年來,在市委、市府、市教育局的正確領導下,在臨邑縣委、縣府及教育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學校領導班子團結帶領全校教職工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艱苦奮斗,開創了學校蓬勃發展、政通人和的新局面。
一、轉變觀念,實現四個解放,確立新的辦學思路
四個解放:從計劃經濟體制的束縛中解放出來,適應市場經濟,面向社會需求,不找領導找市場,調整辦學格局;從左的右的思想桎梏中解放出來,不唯書、不唯上、不唯 經驗,從實際出發,堅定不移地走自身的特色之路;從封閉的辦學模式中解放出來,既遵循教育規律,又遵循經濟、社會規律,開放辦學,服務社區,實現雙贏;從中師辦學傳統和模式中解放出來,既繼承和發揚,又大膽創新,不斷探索五年制大專班的辦學規律。
辦學思路: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改革為動力,以就業為導向,以教學為中心,加強德育,強化管理,建設高素質隊伍,大幅度提高就業率和升學率,努力創建以小教大專為主體現代化特色名校。
二、以人為本,正確處理六個關系,建設和諧人文校園
1、正確處理改革與穩定的關系:積極推進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副校級干部、中層干部、教研室主任等崗位,全部實行競爭上崗;內聘了30位同志的高級講師職務,實行動態管理。推進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崗位津貼、課時津貼、班主任津貼。新餐廳啟用后,改變10多年對外承包機制,成立膳食科,實行統包結合的經營機制,確立并遵循了“高素質、優服務、重衛生、保安全、零利潤、讓利學生”的宗旨,受到學生的歡迎。《山東工人報》、《山東教育導報》等相繼做了報道。學校連續被評為市級平安校園建設先進單位、安全生產先進單位、文明單位。
2、正確處理 硬件與軟件的關系:通過招商引資的方式,建起了1.2萬平方米的學生餐廳和學生公寓。軍學共建,嚴格養成訓練,公寓里床上被子疊得象豆腐塊,餐廳里打飯排隊象一條線,受到省檢查團和市委田玉茂書記的高度評價。校產管理、財務管理年年被評為全市第一名,市教育局多次在我校召開現場會。
3、正確處理 干部與群眾的關系:設立校長信箱,公開校長電子郵箱,實行干部輪流值班、帶班制度,及時處理師生信件。投資40萬元,為所有學生宿舍安裝了冷暖兩用空調,而至今所有校長們的辦公室還未安裝空調。加強干部政治理論、管理理論、教育理論的學習,定期交流輪換工作崗位,嚴格自律,強化監督。在今年市直屬學校副校級干部競聘演講答辯中,我校徐治華等4名選手,表現出色,被市委組織部、市教育局主要領導及專家評委譽為“臨邑師范人才濟濟,一個賽一個”。
4、正確處理 法治與人文的關系:依法治校,健全制度,如封閉管理制度、一日常規制度、檢查和獎罰制度、評先樹優制度等。開展校園文化展評,創辦《溫馨家園》校園文化報。實施貧困生助學工程,每年投入10萬元、救助學生60多人次。學校被評為省依法治校先進單位、省普法教育先進單位,省民主管理先進單位。
5、正確處理 兩代師表的關系:確立“走進學生、關愛學生、賞識學生、幫助學生、成功學生”的育人理念,唐秀華、崔玉芹、王延彬老師指導晨曦文學社學生參加全國作文大賽,31人獲一、二、三等獎。在全國化學研究性學習研討會上,王建國老師輔導的學生實驗作品“充氫氣”獲一等獎。
6、正確處理規模和效益的關系:師范招生“立足德州,面向全省,輻射全國”,使大專在校生數翻了一番。同時,突出專業特色,制定并實施了《學生十項基本功考核辦法》,加強基本功訓練,培養合格加特長的小學教師,學生畢業時不僅擁有畢業證,而且要有普通話、計算機、英語、十項基本功等合格證書。學生專升本率和就業率位居全市首位,多次受到德州學院的表揚。
洛北中學,適度發展,現有20個班,實行封閉式、小班額、寄宿制、配餐制、低收費,05、06、07年中考成績均為臨邑縣第一名,被民政部評為全國民辦非企業自律與誠信建設先進單位。
三、突出重點,實施三大發展戰略,全力提高辦學質量和水平
1、名師戰略:投入50萬元,支持中青年教師進修學習,20名教育碩士學位,32人取得研究生課程結業證書。繼韓軍之后,徐治華、唐秀華又相繼被評為山東省特級教師,孫玉萍獲全國說課一等獎,李安峰獲首屆全國教育碩士教學技能大賽特等獎。劉俊秀被評為山東省教學能手。孫維志、張翠萍老師獲省優質課一等獎。 2、 科研興校戰略:李安峰老師主持的國家級科研課題——《微型化學實驗與創新教育的研究》已于2005年成功結題;李天銀主持的國家級課題——《中學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異同比較研究》于今年通過鑒定。目前,仍有1個國家級、4個省級課題正在進行中。近兩年,孫衛、彭曉紅、孫琳、董德軍等老師獲省優秀科研論文一等獎。一個學習型、科研型、創新型校園逐步形成。
3、 品牌戰略:自05年開始培植和打造藝術教育品牌,初見成效。在全國師范院校師生書法大賽中,我校獲團體一等獎,是唯一獲得全國書法教育教學先進單位的學校,周吉東老師獲園丁一等獎,20多名學生獲得一、二、三等獎。06年,又被評為全國書法教育教學先進集體。劉金術老師幾年來在國家、省級報刊上發表美術作品110多篇。06年5月學校成立藝術團,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多次巡回演出,學生自編自演的小品《圓夢》,使縣委書記和許多縣鄉領導、觀眾感動得流淚。信紅霞老師表演的一勾勾劇目《王小趕腳》被中央電視臺播放。在06年9月“八榮八恥”大型歌詠比賽中,我校榮獲全市二等獎、市教育系統一等獎、臨邑縣特等獎,受到市委領導和專家的贊賞。
幼師培養就業情況介紹 | ||
|
特別聲明:本站除部分特別聲明禁止轉載的專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轉載,但請務必注明出處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權歸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對于被本站轉載文章的個人和網站,我們表示深深的謝意。如果本站轉載的文章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編輯人員—電話17096005106,我們盡快予以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