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機器人專業被譽為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是衡量一個國家創新能力和產業競爭力的重要標志,已成為全球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的重要切入點。
一、產生背景
機器人被譽為"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是衡量一個國家創新能力和產業競爭力的重要標志,已成為全球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的重要切入點。近年來,我國機器人產業正處于快速發展期,中央及地方相關主管部門陸續出臺政策規劃,在項目支持、平臺建設與應用示范等方面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十九大報告中更明確指出,要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目前我國制造業人才培養規模位居世界前列,但是尚不能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需求。
機器人作為技術集成度高、應用環境復雜、操作維護較為專業的高端裝備,有著多層次的人才需求。近年來,國內企業和科研機構加大機器人技術研究與本體研制方向的人才引進與培養力度,在硬件基礎與技術水平上取得了顯著提升,但現場調試、維護操作與運行管理等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力度依然有所欠缺。預計,未來五年對工業機器人系統運維員的人才需求量將達到125萬左右。
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對勞動者的科學文化素質和能力水平提出新的要求。隨著新興技術的采用,傳統的第一、第二產業越來越智能化。工業機器人替代生產流水線上簡單勞動力的做法在部分地區得到推廣,與機器人相關的生產、服務和培訓企業蓬勃發展。工業機器人的大量使用,對工業機器人系統運維員的需求劇增,使其成為現代工業生產一線的新興職業。
工業機器人系統運維員新職業的信息發布,使國家職業分類體系更加科學完善,更好地服務于國民經濟信息統計、人力資源開發管理、職業教育培訓和人才評價工作,為國家制定相關產業發展政策、開展就業人口結構變化和勞動力供求狀況研究分析、制定人力資源市場政策提供了科學依據。對用人單位和從業人員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規范了用人單位關于工業機器人系統運維員的崗位設置、人員招錄、員工培訓等工作,使從業人員的職業發展規劃更加明晰,有利于促進其提升職業能力和素養。
新時代的職業選擇一直在走向多元化、個性化,工業機器人系統運維員職業崗位的設立,不僅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也能讓經濟社會發展迸發出更為強大的活力與創造力。
二、職業定義
使用工具、量具、檢測儀器及設備,對工業機器人、工業機器人工作站或系統進行數據采集、狀態監測、故障分析與診斷、維修及預防性維護與保養作業。
工業機器人系統運維員主要工作任務:
1.對工業機器人本體、末端執行器、周邊裝置等機械系統進行常規性檢查、診斷;
2.對工業機器人電控系統、驅動系統、電源及線路等電氣系統進行常規性檢查、診斷;
3.根據維護保養手冊,對工業機器人、工業機器人工作站或系統進行零位校準、防塵、更換電池、更換潤滑油等維護保養;
4.使用測量設備采集工業機器人、工業機器人工作站或系統運行參數、工作狀態等數據,進行監測;
5.對工業機器人工作站或系統的故障進行分析、診斷與維修;
6.編制工業機器人系統運行維護、維修報告。
三、當前就業人群分析
工業機器人產業的興起對就業結構、就業形態、就業質量及就業制度產生劃時代的影響。在我國,隨著勞動年齡人口下降,勞動力供給速度趨緩,"招工難"現象逐漸凸顯,人工智能帶動的"機器換人"成為緩解用工緊張的有效途徑。
目前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的就業景氣度如何,2019年5月27日-2019年5月31日,針對工業機器人方向領域從業人員群體通過問卷調查法進行抽樣調查,這部分從業人群呈現以下特征:
1、【年齡分布】18歲及以下占比0%,18-24歲占比24.44%,25-29歲占比18.52%,30-39歲以上占比28.89%,40-50歲占比21.48%,50歲以上占比6.67%。新職業不僅是新人進入職場的新選擇,更是個人職業發展轉型的重要途徑。
2、【學歷分布】44.44%的工業機器人系統運維員是專科學歷,1.48%為碩士研究生,45%的學歷為大專及以下。工業機器人系統運維員就業門檻低。
3、【所在企業規模】20人及以下占比5.39%,20-99人占比17.78%,100-499人占比36.3%,500-999人占比11.11%,10000-9999人及以上占比20%,10000以上的占比8.89%。工業機器人系統運維員所在企業規模分布均勻,大、中、小、微型公司都需要系統運維員推動轉型。
4、【薪資水平分布】45%工業機器人系統運維員薪資是當地平均工資2倍,工業機器人系統運維員薪資普遍高于當地平均薪資。
5、【職業分布】工業機器人系統運維員職業從業工作人員中32.5%是在汽車制造行業就職的,26.5%是在3C電子行業,16.89%是在金屬和機械行業,12.89%是在橡膠和化工行業,11.22%是在食品和飲料行業就職,同時這些行業也是國內工業機器人應用最廣泛制造行業。
6、【職業前景】84.93%工業機器人系統運維員職業從業人員中對自己的職業前景是抱樂觀態度的,可見這個職業的離職率和轉崗率是很低的。在國家的相關政策指導下,相信工業機器人系統運維員的從業人員會越來越多。
四 、職業發展通道
根據職能劃分,一般的機器人企業內部技師級員工,大概可以分為四個工種。首先是工程師的助手,主要責任是協助工程師出機械圖紙、電氣圖紙、簡單工裝夾具設計、制作工藝卡片、指導工人按照裝配圖進行組裝等。
其次是機器人生產線的試產員與操作員。以水龍頭打磨拋光為例,此類崗位要根據水龍頭打磨拋光工藝,對機器人系統進行示教操作或離線編程,并調整打磨拋光系統各項參數,使機器人系統能生產出合格的產品。
此外,還有一類員工負責對機器人進行總裝與調試,在裝備生產企業根據調試文件完成機器人單軸閉環參數調整、機器人標定、運行演示程序并調整相關參數,最終使得機器人能達到出廠狀態。
而引進機器人的企業本身常常缺乏維修能力,因此高端維修或售后服務人員也必不可少。在機器人系統發生故障時,這一崗位的員工,需要根據故障提示代碼進行初步檢修,能清晰的匯報現場情況,并在技術人員遠程支持下解除故障。能按照流程進行機器人系統標準配件的更換。采用機器人的生產線或將形成"技術人員+普通作業員"的標配,而且未來企業對懂機器人技術的人才需求將越來越大。
五、未來發展需求
在今天,"機器換人"并非新話題,從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機器取代人工就已成為不可逆的大趨勢。在機器趨于信息化、智能化、自動化的今天,不少人擔憂會失去多年從事的工作崗位,未來又將何去何從?然而,事實也再一次證明,新行業新領域的產生,在遏制,甚至淘汰一些舊產能、傳統崗位的同時,必將催生新的就業創業空間和發展動能。
《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權威預測到2020年相關領域人才缺口將達300萬,也必定會在智能制造的不斷深化中變得更大,橫亙在人們面前的,似乎只有兩條路:一條就是轉型,適應新挑戰、挖掘新機遇,盡早熟悉并掌握新的技能;另一條就是守舊,與新的趨勢做抵抗,死撐到底。但因循守舊不可取,只會自斷筋脈、自廢武功。我們要實現未來發展的"彎道超車",必須進行自我轉型,順應大趨勢、找準新定位、接受新知識、學會新技能。
工業機器人系統運維員作為新的職業,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工業機器人的出現,不僅能提高生產效率與品質,而且還能減少人工成本,因此工業機器人也深入到企業的心臟,目前工業機器人已經被廣泛應用于汽車制造業、家電及3C、橡膠及塑料工業、鑄造行業等領域,涉及到大眾生活的方方面面,各行業的大量應用就需要專業的人士來操作和運維。
中國作為連續五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最多的國家,每年需要大量的工業機器人"上線",2018年全國工業機器人銷量15萬臺左右,到2020年,全國工業機器人的保有量將超過80萬臺,工業機器人已經越來越廣泛應用在制造業的各個角落,而掌握工業機器人操作、維護、調試、故障排除以及系統集成等技術的工程師需求會越來越大。其中,工業機器人系統運維員的缺口最為突出。
工業機器人系統運維員具有廣闊的職業發展前景。目前國內機器人應用人才出現巨大缺口,工業機器人操作工作為應用環節的關鍵一環,這類崗位人才需求巨大,正是由于機器人工程師的大量需求以及對專業性的要求,工業機器人領域的從業人員在薪資方面也得到了較大的提升,如:技術操作工參考薪酬5500~7000元/月,而工業機器人維護工程師7000~1萬元/月,系統集成工程師2萬元以上/月。由于地區不同,薪資水平也會有一定差距。不僅針對從業者,工業機器人在行業方面也是應用十分廣泛,因此工業機器人行業的快速發展給從業者、創業者帶來了很大的吸引力。
特別聲明:本站除部分特別聲明禁止轉載的專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轉載,但請務必注明出處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權歸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對于被本站轉載文章的個人和網站,我們表示深深的謝意。如果本站轉載的文章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編輯人員—電話17096005106,我們盡快予以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