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農村干部學校為持續推動農村黨員干部素質提升,培養優秀的農村基層黨組織帶頭人,打造一支政治素質高、服務能力強、心懷農業、情系農村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經研究決定,2023年繼續依托濟寧市農村干部學校,面向符合條件的農村黨員干部招收學生,進行全日制學歷教育。根據《關于做好2023年濟寧市農村干部學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濟組通字〔2023〕14號)要求,制定本招生簡章。
一、培養目標
培養農村基層干部和后備力量、生產經營型人才、農村服務人才和致富帶頭人。具備對黨忠誠、公道正派、實事求是、清正廉潔等價值觀,全面提升黨性修養、執行能力、致富能力、服務群眾能力,成為政治過硬、本領高強的鄉村振興骨干人才。
二、招生對象、條件和數量
1、招生對象
全市村“兩委”成員、村級其他組織干部、村級后備力量、農村黨員、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負責人、家庭農場負責人、科技致富能手、種養殖專業戶、個體工商戶、農村退役軍人等符合條件的人員。同等條件下,優先錄用村“兩委”成員。
2、報考條件
(1)政治素質高,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遵紀守法、品行端正,扎根農村,樂于奉獻,有較高群眾威信和發展潛力。
(2)具有初中文化程度。
(3)年齡在45周歲以下(1978年9月1日以后出生)。
(4)直系兄弟姐妹、夫妻不得同時報考。如出現以上情況,入學后一經查出退回原籍。
(5)身體健康、體檢合格,無酗酒、涉毒、紋身等情況。
具有下列情況之一的人員,不得報考:曾受過刑事處罰的;違紀違法或涉嫌違紀違法正在接受調查尚未作出結論的;其他不宜作為基層干部培養對象的。
3、招生數量
擬招生300人。
三、學制
實行定向招生,學制3年,按照全日制教育方式脫產集中學習,在校學習2年,崗位實訓1年。集中授課學習的時間,由主辦單位根據農村忙閑時節靈活安排。
四、課程設置
依據教育部要求制定教學計劃,本著通用性與專業性相結合、理論知識與實用技能相結合的原則設置相應課程。課程分為黨的建設、村務管理、現代農業、經濟管理、綜合素養五大模塊,主要課程有農村基層黨建實務、鄉村治理工作實務、農村政策法規、農民合作社與家庭農場、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與財務管理、現代農牧業生產經營、農村創業與項目選擇、電子商務、美麗鄉村建設、農村經濟、市場營銷、計算機應用、農村社區文體等課程。
五、畢業要求及待遇
學生按照教學計劃修滿規定學分,且綜合素養測評合格,頒發濟寧市高級職業學校(濟寧市農村干部學校)畢業證書(中專)。
各縣(市、區)參照《關于認真做好市農村黨員干部大專班畢業學員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濟組通字〔2005〕19號)要求,抓好畢業學員的管理。
六、培養費用
學生學習期間每人學費4000元,由市財政、市管黨費和縣(市、區)共同承擔。學生個人負擔書費、生活費,在校期間可享受助學金、獎學金等普通在校生待遇,村干部在校期間原有的政治經濟待遇不變。
七、招生程序和時間安排
1、動員部署。市、縣(市、區)組織部門對招生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2、報名。在鄉鎮(街道)黨(工)委組織辦公室設立報名點。符合條件的人員,持本人身份證原件、畢業證原件及4張2寸近期免冠照片到所在鄉鎮(街道)報名,并填寫《濟寧市農村干部學校考生登記表》。鄉鎮(街道)黨(工)委要結合村級隊伍結構和工作需要,對報考人員信息逐人逐項進行核實,認真審查報考資格,同時征求紀委監委、信訪、衛健、公安等部門的意見。審查把關后,將符合報考條件人員的身份證和畢業證原件及復印件、考生登記表和統計表(一式二份)、考生政審表及考生照片統一報送縣(市、區)委組織部。報名時間為7月3日至7月16日。
3、資格審查。縣(市、區)委組織部要統籌考慮本地農村干部隊伍實際,對報考人員資格進一步審查,匯總本縣(市、區)報考情況,符合條件的發準考證,參加文化課考試。報考人員數量一般應達到擬招生人數的2倍以上。各縣(市、區)應于7月19日前將《報考人員情況統計表》報市委組織部和濟寧市農村干部學校。
4、文化課考試。文化課考試由專門機構統一命題,各縣(市、區)委組織部具體落實考務工作,考生在所在縣(市、區)考點考試(濟寧高新區、太白湖新區考生在任城區考點考試,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考生在嘉祥縣考點考試)。各考點不得設大考場,每個考場最多30名考生。考試內容為文化課基礎知識、“三農”工作基本政策和村級事務基本知識。現任村黨組織書記加15分、其他“兩委”成員加10分。考試時間為7月29日上午9:00—11:30。
5、組織考察。市委組織部根據考生考試成績和分配給縣(市、區)的擬招生人數,按照1:1.5的比例確定考察對象。考察分為實地考察和組織面談兩種形式。
(1)實地考察。由縣(市、區)委組織部、鄉鎮(街道)黨(工)委組成考察組,到考生所在村莊同有關人員進行個別座談,參加座談的人員為村“兩委”成員、村民代表、考生鄰居等,一般應在15人以上。主要考察其思想政治素質、工作能力、工作實績、群眾威信、發展潛力和學習態度等。
(2)組織面談。從主辦單位抽調人員組成面談組,到縣(市、區)與考生面談,進一步了解考生對“三農”政策的認識、基本文化知識、語言表達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學習動機、能否堅持學習、個人儀表舉止等,并根據上述測評要素進行打分。考察、面談組應認真記錄實地考察和面談情況,考生的優缺點等應如實寫入考察報告。
6、確定綜合成績。按照考生筆試成績占70%、面談成績占30%,確定考生綜合成績。面談成績低于60分的取消錄取資格。
7、組織體檢。根據綜合成績和招生數量,按1:1.1的比例確定參加體檢的人員,由各縣(市、區)委組織部統一組織考生到縣級以上綜合性醫院按照《高等學校新生入學體檢標準》進行體檢,并在規定時間內將考生報名登記表、體檢結果、考生政審表報市委組織部。
8、確定錄取人員。市委組織部會同各縣(市、區)委組織部、濟寧市農村干部學校,根據考生綜合成績、體檢結果和政審情況研究確定擬錄取人員名單并進行公示,經公示無影響錄取情況的,發放錄取通知書。
9、入學。小于或等于28周歲的團員入學時,需轉團組織關系。所有學生均不遷移戶籍。學生入學時,與濟寧市農村干部學校簽訂就讀協議。
特別聲明:本站除部分特別聲明禁止轉載的專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轉載,但請務必注明出處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權歸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對于被本站轉載文章的個人和網站,我們表示深深的謝意。如果本站轉載的文章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編輯人員—電話17096005106,我們盡快予以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