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業領域,高級技工是生產的中流砥柱,1 個科學家需要匹配100 個技能人才。工業生產是中國的核心競爭力之一,高級技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很多企業家賴以生存的人力資源。但與此同時,中國今天有高達 2 千萬人才缺口。對于技術工人來說,成長是抓住這次機會的條件。
中國的人才斷層
在《2019 年第三季度全國招聘求職 100 個短缺職業排行》中,車工、焊工、裝配工人等技術類工種,制造業及相關崗位空缺需求幾乎占據近三分之一。
盡管一線技術崗位那里不乏年輕人的面孔,但更多的是中青年勞動力。企業也更傾向于雇傭有一定技能的工人。
在日本,整個產業工人隊伍的高級技工占比 40%,德國高達 50%,而我國這一比例僅為 5%左右。2 千萬人才缺口掣肘中國制造轉型的案例也俯首皆是。
正在依托機器人和自動化技術嘗試邁向未來的東莞,是轉型中國的一個縮影。
今年發布的東莞緊缺技工工種目錄中,對 CNC 數控機床操作員、裝備維修電工的需求,甚至排在了 AI 工程師前面。
無論是蘋果開啟的金屬外殼一體化設計風潮,還是 5G 手機外殼對新材料(比如陶瓷)的需求,不僅導致制造商對高端數控設備需求激增,也對操作者機加工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在距離東莞不遠的深圳乃至整個廣東,車工、鉗工、焊工等中高級技工需求,也連續幾年登上技能入戶緊缺工種榜單。
2019 年度寧波市級統籌區緊缺職業(工種)高技能人才崗位補貼目錄(部分)在杭州,從今年分專業技術等級企業的工資價位來看,普通技師的年薪為 108487 元,高級技師的年薪為 110301 元。而 5 年前,普通技師的年薪僅為 5 萬多元。
技工缺口的原因
日本、歐洲的小微企業生命周期可以達到 12 年,美國達到 8 年多,而中國只有 3 年。這也導致他們更沒有精力甚至機會去培養中高級技工。
因為這樣的員工,多數是靠實踐,不僅實踐成本很高,而且周期很長,成長非常緩慢。
中國也在實踐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方法論:一旦遇到疑難技術問題,找專家坐診和找外包。
至少在很長一段時間,這個模式就可以解決基本問題,也成功避免了一不小心為對手做嫁衣裳的尷尬。
這也是為什么諸如《大國工匠》這類中高級技工,大多集中在大型國企,而且往往是類似滬東中華造船、中車青島四方機車、中國商飛這樣從事船、高鐵、飛機甚至飛船制造的高端制造企業。
以造船為例,焊接技術是現代船舶制造的關鍵工藝技術。焊接工時約占船體建造總工時的 30%~40%,焊接成本約占船體建造總成本的 30%-50%。這不僅為焊工提供了對口、也最有鍛煉機會的業務場景,也提供了相對穩定的就業環境。
但即便如此,勞動力的無限供給不僅是私企高速發展的引擎,也是國企發展的重要因素。
比如,沈陽機床可以在過去十年間賣出近七十萬臺機床,是因為吃到了中國迅速成長為制造業大國的紅利。
當時,單靠國外高檔數控機床,根本滿足不了市場需求,國內勞動力素質也無法與之匹配。再加上勞動力成本較低,國產機床可以通過價格和服務占領中低端市場。
隨著長達 30 多年的「高速紅利窗口」緩緩關閉,曾經的「十八羅漢」接連傳來倒閉、從市場消失的消息。
而此時此刻,無法在崗位上獲得快速成長的技工群體,應該如何進行自我修行,提升自我價值,成為高級技工來抓住這個缺口機會實現提升呢?
如何成為高級技工
目前,德國有 75%的中學畢業生進入職業教育領域繼續接受教育。
接受雙元制教育的學徒從 15 歲開始學習,到 30 歲左右需要面對家庭、生活壓力的時候已經出師,體面的收入和社會地位,使得他們更游刃有余地掌控生活。
在中國,我們并沒如此制度來長時間的有效的培養一名技工,那么再次進行學習,利用工作之余的碎片化時間進行學習,則成為了技工未來規劃發展的重中之重。
為此國家也進行了一系列政策扶持,例如:技能強國——全國產業工人技能國家級學習平臺,為技術工人的全方面成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特別聲明:本站除部分特別聲明禁止轉載的專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轉載,但請務必注明出處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權歸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對于被本站轉載文章的個人和網站,我們表示深深的謝意。如果本站轉載的文章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編輯人員—電話17096005106,我們盡快予以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