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濰坊技師學院花紅柳綠鶯歌燕舞,春風吹來了好消息,目前,山東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已經確定我院與山東海化集團有限公司成為首批新型學徒制試點16家合作單位之一,海化集團將選拔100人左右來我院參加新型學徒制培訓。培養專業:電焊工、鉗工;培養目標:高級工。
培育大國工匠,離不開讓技術人才成長的良好機制與環境。我省是全國企業新型學徒制12個試點省市之一,去年山東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制定出臺了《山東省開展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工作方案》, 所謂企業新型學徒制,是一種“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業與技工院校雙師聯合培養”的技能人才培養的新模式,由對口企業和合作的職業院校聯合招工、招生,根據企業技能崗位的實際需要,企校雙方共同設計人才培養方案,制訂專業的教學標準。“更通俗地說,就是招工招生合二為一,企業錄用的技術工人有了雙重身份,既是學徒又是學生,畢業即就業上崗。”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副廳長劉杰介紹說。
新型學徒培養模式,結合企業生產管理和學徒工作生活的實際情況,采取彈性學制,學徒累計學分達到規定要求的,獲得技工院校畢業證書,通過考核鑒定的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學徒在學習培訓期間,按照勞動合同約定,由企業根據學徒實際工作貢獻支付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學徒基本工資。人社部門會同財政部門對開展學徒制培訓的企業進行補貼,每人每年的補貼標準控制在4000—6000元以內,補貼期限不超過兩年。
我們從省人社廳職業能力建設處了解到,前期有40家企業報名申報,經過層層把關,最終確定了16家試點企業。這些企業緊緊圍繞我省“兩區、一圈一帶”發展戰略,側重新一代信息技術、軌道交通設備、海洋工程裝備、先進機械設備、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
“新型學徒制,與傳統的校企合作之間最大的不同,是培養技能人才從學校為主體,轉變為企業為主體,校企之間深度融合,更符合技能人才培養規律,代表著職業教育的一種方向。”濰坊技師學院副院長胡斌認為,過去通過校企合作,學生也會到企業進行一段時間的實習,但是實習時間和內容通常企業根據當時的生產經營和用工需求來決定,學生也不一定到實習單位就業,從人才培養角度看存在不足,而新型學徒制讓企業角色轉變,大大提高了積極性。
技能培訓處報道
2016年4月12日
特別聲明:本站除部分特別聲明禁止轉載的專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轉載,但請務必注明出處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權歸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對于被本站轉載文章的個人和網站,我們表示深深的謝意。如果本站轉載的文章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編輯人員—電話17096005106,我們盡快予以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