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科技信息學校創建于1979年,原為平邑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2019年4月經臨沂市人民政府批準更名為臨沂市科技信息學校。學校坐落在風景秀麗的5A級名勝,素有“岱宗之亞”美稱的蒙山前麓—山東省平邑縣東城新區。學校是首批國家級重點職業中專、國家級國防教育特色學校、山東省規范化學校、山東省示范性中等職業學校立項建設單位(2018.12立項)、是部省共建職教高地建設單位、是我縣一所集電大(本、專科)教育、全日制中專、技校、三二連讀大專、短期培訓為一體的綜合性國辦中等職業學校。
臨沂科技信息學校占地243畝,建筑面積10萬余平米,擁有四棟教學樓、四棟學生公寓樓、兩棟實訓樓;在校生4562名,115個教學班;現有教職工236人,其中專任教師230人、專業教師156人、專業教師中雙師型教師122人、占專業教師的78%,高級教師81人,其中齊魯名師、省級優秀教師、教學能手、省級優秀班主任、最美教師等30余人次。
臨沂科技信息學校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的講話、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國發【2019】4號)及2022年5月1日開始實施的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以及山東省《關于辦好新時代職業教育的十條意見》(魯教職發【2018】1號)文件精神,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牢固樹立現代職業教育理念,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著力加強創新人才模式研究,以示范校建設為重點,以實現 “雙高”計劃為目標,積極推進部省共建職教高地項目,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助力平邑教育脫貧攻堅及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實現學?缭绞桨l展。
學校先后獲得山東省教書育人先進單位、山東省職業技術培訓先進單位、山東省社區教育先進單位等40余項市級以上榮譽。學校的辦學經驗和山東省規范化學校的建設經驗得到了同類學校、專家、社會的充分肯定,區域影響力和社會美譽度進一步提高。學校牽頭組建臨沂市現代旅游業職教集團和魯南地區機電技術應用專業(電梯方向)聯盟,辦學特色鮮明,育人成果突出。僅2021年學校就有12項省、市科研課題獲準立項,76人次分獲國家、省、市、縣技能大賽獎項, 80人次獲得最美教師、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優秀教學獎、優秀技能大賽輔導員等榮譽稱號,有136人當選全市職教學會各個學科會員。學校承辦電子商務、物聯網技術應用與維修2項市級技能大賽,榮獲市級技能大賽特別貢獻獎。
1、德育工作創新發展。學校立足沂蒙老區,秉承“忠孝傳承、德技雙修”校訓,樹立“忠、孝、勤、實”核心理念,培養“德技雙馨”人才,積極弘揚和傳承“紅色沂蒙”優秀傳統文化,推進產業文化教育、企業文化進學校、職業文化進課堂,將平邑的“山水文化、奇石文化、書畫”與學校文化深度融合;以文明風采和技能大賽為抓手,以主題班會、墻報、演講比賽、征文比賽、書畫比賽為活動載體,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以主題文化建設為依托,組建了學生社團和志愿服務團,同時將平邑的“剪紙、民間鼓樂”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學校教育和學生生活,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和文化內涵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認同感。
2、協同育人逐漸深化。臨沂科技信息學校認真詮釋“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問題。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健全德技雙修、工學結合的育人機制,完善評價機制,規范人才培養全過程,學校始終堅持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的辦學理念,推進工學結合、頂崗實習人才培養模式,深化校企合作,實現了“教學-實訓實習-安置”一體化。
先后與海信集團、歌爾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德朔實業有限公司、藍海集團等40余家大、中型企業開展校企合作,與臨沂大學、臨沂科技職業學院、淄博職業學院、臨沂職業學院、濟寧職業技術學院、東營科技職業學院等高校開展校校合作。建立了機電、電子商務、電子、汽修、學前教育、餐飲與旅游管理等專業實習實訓基地。
3、內部管理科學規范。臨沂科技信息學校建立了校長辦公會集體領導下的行政管理體系和黨委領導下工、青、婦參與的民主管理體系,堅持以人為本,堅持依法治校,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首,堅持教書育人、文化育人、環境育人、活動育人、技能育人,以千分制考核為抓手,以半軍事化管理為常規,建立健全內部管理制度,通過各種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大型文體活動、文明風采活動,勞動之星技能大賽活動等,培養鍛煉師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助人為樂精神、愛崗敬業精神,增強師生的法律意識、安全意識和競爭意識。積極構建學校、家庭、行業、企業等共同參與的學校治理新機制,提高人才培養水平和社會服務能力,全方位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4、教學改革成效顯著。學校秉承“揚長教育”理念,推行“學做教一體”教學模式,建立健全產業結構動態調整驅動專業改革機制,加強“工學結合、崗位需求導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完善“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技能方向課+素質拓展課”課程體系。吸收行業企業專家進入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參與專業建設,教師隊伍建設和質量評價。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近年來師生在各級各類比賽中屢獲大獎,2021年學校在技能大賽中獲國賽三等獎一個,省賽一等獎2個、二等獎3個。市賽近三年獲獎達200余人次。
5、服務能力大幅提升。臨沂科技信息學校大力開展技術服務、勞動力轉移、技能鑒定以及社會生活服務等各類技能提升、就業、創業培訓。建立健全了全縣城鄉創業培訓體系,努力做到全方位、多層次培訓。學校是7個品牌企業的員工培訓基地,是臨沂市農村勞動力轉移陽光工程培訓“十佳培訓基地“。三年累計新型農民工培訓2000余人次,農村和城市社區干部學歷教育培訓1800余人次,農村建筑工匠、保安員培訓1200余人次,退伍軍人培訓600余人次,大、中專畢業生創業培訓1800人次。企業員工培訓1000余人次。促進了全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增強了學校的服務職能。為當地新舊動能轉換、教育脫貧攻堅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6、基礎設施省內一流。學校建有實習實訓樓兩棟、建有數控機械加工中心、電子商務大賽訓練室、物聯網技術應用與維修訓練室、多媒體網絡直播室、微機室、電工電子技能室、機械原理實驗室、特種焊接實驗室、汽車維修車間、舞蹈室、鋼琴室、繪畫室、語音室等52個實驗、實訓室,實訓設備總值6000余萬元。學校高標準的電子商務大賽訓練室、物聯網技術應用與維修訓練室是臨沂市技能大賽指定比賽場地。
學校擁有計算機1330臺,教師用計算機300臺,校園網出口總寬帶1000M,數字化教學資源總量達到2.0TB,擁有多媒體教室110個;已建成兩個網絡中心機房,實現了“光纖到樓、有線到室、無線全覆蓋”;所有教室、實訓室均配備了70吋的觸屏多媒體設備,建有校園數字音頻廣播系統;建有校園數字高清紅外監控系統,設有監控點496個、實現了監控全覆蓋;學校建有校園一卡通系統,校園網管理系統模塊齊全;學校購買或合作開發了教學資源庫;擁有印刷圖書163018冊,生均圖書35.73冊,專業圖書4.132萬冊,電子圖書260GB,教師閱覽室座位數68個,學生閱覽室座位數340個,學校建有高標準的塑膠環形跑道田徑場一個,塑膠籃球場5個,塑膠排球場3個
7、專業設置科學合理。學校每個專業都建立了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形成了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動態專業調整機制,組建了區域內綜合服務能力強的現代旅游業職教集團和機電技術應用、專業電梯運行與維修方向專業聯盟。開設了幼兒保育、機電技術應用、電子商務、電子電器應用與維修、汽車運用與維修、計算機應用、會計事務、高星級飯店運營與管理、航空服務、作物生產技術、畜禽生產技術等十幾個專業,其中機電、電商專業是省級教學改革試點專業,微機、機電專業是省級“雙證互通”試點專業,機電、電子專業是市級重點專業。
8、國家政策落實到位。職業中專學生(含三二連讀大專班及職教高考班)享受免學費政策。另外,國家對職業中專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行助學金政策,資助標準為每年每生2000元,資助比例不低于10% 。同時對建檔立卡品學兼優的貧困生實行國家獎學金資助政策,每人每年6000元。
9、職教高考優勢明顯。
2019年4月,山東省教育廳發布《關于進一步完善職業教育考試招生制度的意見》,文件明確指出將增加職教高考本科計劃,逐步達到應用型本科院校招生計劃的30%,這意味著山東省春季高考本科數量將逐年增加,目前全省高考報名人數10萬左右,本科招生數量1萬人左右,職教高考本科錄取率10%,遠高于普高本科錄取率。2022年本科招生計劃將由現在的1萬人增加到7萬人左右,全省現有1000余所轉型后的高等院校供職教高考學生報考和選擇,這樣考生選擇的余地大,升本的比率將大大提高。自2015年以來我校本科上線連年遞增,?粕龑W率100%。
10、開放大學助力提升,社區教育終生受用。學校還是山東省開放大學分校,自建校以來一直以服務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為己任,為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搭建了核心平臺,先后獲得“山東省信得過考點”、“省示范性基層電大”、“省級社區教育示范學校”等眾多榮譽稱號,并多次被評為省、市“先進辦學單位”、“文明單位”。培養本?茖W生逾萬人,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特別聲明:本站除部分特別聲明禁止轉載的專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轉載,但請務必注明出處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權歸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對于被本站轉載文章的個人和網站,我們表示深深的謝意。如果本站轉載的文章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編輯人員—電話17096005106,我們盡快予以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