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山東工業技師學院2023級秋季生非遺培訓班開班儀式在非遺傳習室舉行。濰坊市工藝美術協會會長丁傳信出席,李梅、王海燕、范景佩、曹玉梅、于友洋等工藝美術專家,學院相關部門負責人、師生代表參加活動。
開班儀式上,公共教學部主任馬潔介紹了本期培訓班的情況。馬潔說,開展非遺培訓工作,有助于學生打好“精神底子”,希望參訓的新生認真聽講、多思考,勤于實踐操作,學有所獲,學有所用。
丁傳信介紹了濰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主要項目、特點及重要地位,以及濰坊市工藝美術協會在非遺創新、教育、培訓、宣傳推廣等領域取得的最新成果,強調了非遺進校園活動的重要意義,表達了愿與學院一道,培養一批非遺技藝傳承人才的意愿。
儀式結束后,本期非遺培訓正式開班。年畫、花燈等非遺項目的培訓課秩序井然,精彩紛呈。工藝美術專家通過講解非遺項目的歷史淵源、題材寓意、基本技法等,引領學生感受非遺的藝術形態之美與厚重的文化積淀。參訓學生熱情高漲,在親手制作的過程中,零距離感悟工匠精神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本期培訓班將為期兩個月,內容涵蓋剪紙、老貓花燈、葫蘆烙畫、面塑、皮雕、風箏、布藝、木版年畫等8個非遺項目,11名工藝美術專家進行授課培訓。其中,皮雕為長期培訓項目。預計全院共30余個班級參加培訓。
據統計,學院已連續6年共舉辦15次非遺展示與培訓活動,來自六系的萬余人次參與了年畫、花燈等10余個項目的培訓。下一步,學院將從培訓形式、項目優化、宣傳影響等方面,繼續提升培訓實效,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設“文化工院”,培養具有深厚文化涵養、篤實好學的優秀技能人才做出貢獻。
特別聲明:本站除部分特別聲明禁止轉載的專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轉載,但請務必注明出處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權歸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對于被本站轉載文章的個人和網站,我們表示深深的謝意。如果本站轉載的文章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編輯人員—電話17096005106,我們盡快予以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