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機械工程高級技工學校科學定位,長遠規劃,占地500畝,總投資2億多元,建筑面積10萬平方米,外觀大氣磅礴,內部書卷飄香。格局新穎的教學大樓、現代化的實訓中心、潔凈衛生的餐廳、溫馨舒適的公寓樓、書香馥郁的圖書館、多功能的文體館,融教學、培訓、實訓、文體、生活功能于一體,充分滿足了學生的學習生活需要。校園環境優美,鳥語花香,綠樹成蔭,文化氣息與優美環境相得益彰,是成就高級技能人才的理想學府。
威海機械工程高級技工學校擁有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教師隊伍,現有專任教師202人,其中,中高級教師 170人。學校專注打造"一專多能"的"雙師型"教師隊伍,通過校外提升、專家到校講學、企業實踐鍛煉等形式,強化教師的職業能力與素養,目前學校已建成專業大師工作室4個,名師工作室7個。近三年,參加各級各類培訓的教師達500多人次,25人考取在職研究生。教師積極參加各類"優級"評選,教研成績斐然,先后多次獲國家、省、市級信息化教學、優質課、優質論文、課程資源等大賽一、二等獎;廣泛進行網絡教材和課程開發,編寫校本網絡課程和教材50余部;對學生進行技能培養和指導成果顯著,近三年師生先后獲國賽一等獎6次,二等獎20次,省賽一等獎27次和市賽一等獎46次。
威海機械工程高級技工學校不斷優化專業結構,適時調整專業方向,形成了集機械制造類、交通運輸類、財經商貿類、信息技術類、紡織服裝類、餐旅服務類、電工電子類等七大專業集群。為滿足專業實習需要,學校不斷加大實訓設施投入,建有8500 平米的實訓大樓一幢,擁有數控加工、數控仿真、電工電子、汽車維修、烹飪、服裝設計、廣告藝術設計等專業實驗實訓室50多個,各類教學設備1600余臺套,總值近4000余萬元;實現校園網絡全覆蓋,多媒體設施進教室,教學用計算機1000臺,人機比達2:1;學校建有一流的文體館,標準塑膠運動場、籃球場和排球場,圖書館紙質藏書10萬余冊,電子圖書30萬冊,為學生的成長成才創造了優越的條件。
威海機械工程高級技工學校將自身作為傳播文化和文明的搖籃,致力打造"文明校園",注重師德和學生行為規范養成,善用微能量"聚沙成塔",把師生的一言一行轉變為學校發展的蓄能器,共建陽光、自信、活力新校園。扎實開展各類評選活動,形成了以校園文化建設為引領,以各類德育、文體活動和師生典型創樹為抓手的文明校園建設常態機制,讓文明之風吹暖書香校園,和諧之雨滋潤學子心田。創建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立了心理輔導中心和各類學生社團,為學生創設了展示自我、張揚個性的舞臺,提升了校園的人文素養,促進了學生的身心健康。
威海機械工程高級技工學校進一步拓展了全方位多層次辦學渠道,"技能"與"學歷"教育并舉,在培養高質量技術人才的同時,與煙臺汽車工程職業學院進行三二連讀大專培養;開設職教高考班,助力學生接受全日制高等教育;學校為乳山市開放大學,與國家開放大學、中國石油大學等多家高校合作辦學,開展學歷提升教育;學校同時承擔社會特種作業人員、危化品從業人員、其他行業安全管理人員、企業在職職工技能培訓等任務,極大滿足了全社會終身教育和繼續教育的多方面需求。
威海機械工程高級技工學校秉承"一技成、天下行"發展愿景,已與銘航教育、三科教育、恒泰佳合、航飛智科、冠屹君教育、一點教育、潤恒達教育、玫德集團、威高集團、海天集團、威海伯特利等五十多家著名企業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廣泛開展"冠名培養"、"訂單培養"、"掛強聯名",扎實推行"雙學徒制"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深度對接行業產業,突出校企共建共享,推動校企兩元在實習實訓、課程教材、教研教改、招生就業等多維度融合提升,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縱向貫通,橫向融通。深入的校企合作模式暢通了學生出口,確保了學生對口就業、高薪就業、滿意就業;有的學生參加職教高考,考入了理想大學,圓了"大學夢";有的學生出國留學與勞務,圓了"出國夢",成就了美好人生,實現了人生價值。
威海機械工程高級技工學校建立了國家免學費、國家助學金、民政慈善救助、學校獎學金、企業助學金"五位一體"的助學體系。學生按國家規定享有免交學費政策;家庭經濟特別困難的學生,前兩年可申請國家助學金(2000元/年);對品學兼優或經濟困難學生施行學校(企業)獎學金、助學金制度;品學兼優的學生還可申請一次國家獎學金(6000元/年)。相關助學、獎學金政策的實施,為學生順利完成學業解除了后顧之憂。學校致力為社會培養應用型、技能型、復合型中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學生畢業之時通過相應考試,除擁有畢業證書,中、高級職業資格證書外,可同時獲得計算機證書、特種作業上崗證書等經國家權威機構認證,具備學生從事相應工種、專業技術人員招錄、出國留學和勞務等證明效力的等級證書。
特別聲明:本站除部分特別聲明禁止轉載的專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轉載,但請務必注明出處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權歸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對于被本站轉載文章的個人和網站,我們表示深深的謝意。如果本站轉載的文章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編輯人員—電話17096005106,我們盡快予以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