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金都經綸職業培訓學校位于招遠市黃金博物館景區,由招遠市地方國有企業——山東中礦集團投資4.68億元建設。學校占地70畝,建筑面積5.5萬平米,擁有"雙師型"教師50人,集安全培訓、考試考核、技能鑒定、安全警示體驗教育、綜合服務功能于一體,全國首家面向金屬非金屬礦山、以職業技能實操訓練為特色的專業化培訓機構。
山東金都經綸職業培訓學校設安全培訓中心、技能實訓中心、考試考核中心、供配電實訓中心、電氣焊實訓車間,安全警示教育館和安全體驗館,擁有全國唯一的金屬非金屬地下礦山實操教學礦井,先后成為全國黃金行業技能人才實訓基地、山東省非煤礦山安全生產實操培訓基地、山東省安全生產實操考點、山東省爆破作業人員培訓及考點、山東省消防科普教育基地等,并成為中國礦業大學、山東科技大學等國內多所院校的實訓基地。
在應急管理部培訓中心支持下,學校通過對技能人才的精心選拔和培養,建立起一支經驗豐富的實戰型安全培訓師隊伍,擁有專兼職教師83人,其中注冊安全工程師29人,高級技師5人,山東省首席技師1人,全國技術能手1人。緊扣非煤礦山生產需求,自主開發了金屬非金屬特種作業實操培訓模塊化教材,課程體系與生產流程無縫銜接,可對地下礦山安全執法人員、“三項崗位”人員和重點崗位人員實現實操培訓全覆蓋。積極探索安全微課、直播教學和現場診斷式、手指口述、情景模擬式等培訓手段,增強了培訓效果。學校先后舉辦了全省非煤礦山“關鍵人”安全培訓、山東省非煤礦山安全監管人員培訓、煙臺市駐礦督導人員培訓等重要活動,為煙臺市工貿企業“送課進礦”培訓30000人次;應招遠市總工會委托,為全市22家企業進行安全生產法和職業病防治法培訓,受訓人員達到3萬人次。
把課堂搬到井下,把理論融入實戰
在目前全國唯一的金屬非金屬地下礦山實操教學礦井里,實訓礦井按真實生產礦井1:1標準建設,包括兩個水平,巷道全長5300米,完整展示現代化非煤礦山井下八大生產系統和安全避險六大系統,設置了采礦、掘進、供電、提升、運輸、通風、供風、排水、爆破、地質、測量、機電維修、安全避險六大系統、避災體感訓練與考核、應急救護15個實訓區,具有實景化應急演練、一體化機電實訓、全流程爆破實訓、全系統安全標準化實訓、專業化應急救護實訓、實戰化避災訓練和考核等特色,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幫助培訓對象彌補礦山知識弱項,消除經驗短板,提高職業素養。
利用礦井實操考場實景化、系統性的特點,學校面向政府安全監管監察人員、礦山五職礦長、“三項崗位”人員、院校學生開展各類實操培訓5萬人次。西藏自治區應急系統非煤礦山執法人員不遠千里來到經綸學校,進行了礦山執法檢查精準化強化訓練,有效提升了執法人員的綜合能力和業務水平。內蒙古金陶礦業把新招錄的職工送到學校,進行了崗前操作技能實操培訓。學員經過“手把手”實操訓練,結業后全部實現熟練上崗操作,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
依托實訓礦井,煙臺市應急管理局在經綸培訓學校設立了全國首家金屬非金屬礦山地下礦井實操考場,首次實現了對金屬非金屬礦山特種作業(排水、提升、通風、支護、尾礦)的實物實操考試。考場建成后,先后對煙臺市400多名金屬非金屬礦山特種作業人員進行了全流程實物操作考試,真實驗證了考生的安全操作技術水平、現場安全隱患排查能力和應急處置能力,有效克服了考生刷題和考試過于模擬化的弊端,促使考生“真學、真懂、真用”。礦井實操考場先后承擔了山東省安全生產監考員和考評員的培訓考核任務,為全國安全生產實操考試創造了“煙臺模式”。
搭建體驗式培訓新載體
體驗式安全培訓以其教學直觀性和對行為習慣的固化性而廣受青睞。在體驗式培訓的載體創新和手段創新方面,經綸培訓學校進行了積極探索,相繼建成了安全警示教育館和安全體驗館、應急救護實訓區、避災訓練考核區、爆破作業實訓區,開辟了安全培訓新渠道。
體驗式安全培訓自推出以來,廣受社會好評。兩個展館每年面向社會公眾開展安全應急科普宣教5000人次,發揮了“強化安全意識,普及安全知識,傳播安全文化,提升安全技能”的作用;爆破作業實訓區累計為礦山企業培訓爆破“三員”3400人次;應急救護實訓區和避災訓練考核區先后承辦了國家和省市礦山救護工技能競賽活動,對外輻射力進一步增強。
面對安全培訓的新形勢、新任務,山東金都經綸職業培訓學校秉承“培訓質量第一,學員感受為先”的服務理念,繼續致力于培訓對象惠普化、培訓方式實操化、培訓設備現代化、培訓管理規范化,努力為全社會提供高質量的安全培訓服務,力爭建成全國示范性安全培訓基地。
山東職教網 電話: 17096005106
在線QQ:2796157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