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是制造業大省,工業門類齊全、基礎雄厚,在全國制造業中占有重要地位,也造就了一支龐大的技能人才隊伍。
“十三五”以來,山東堅持以做大做強技能人才隊伍為目標,以調動企業和社會力量積極性為著力點,深化改革,搭建平臺,強化激勵,優化服務,初步培育了一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截止到“十三五”期末,全省技能人才總量達到1341萬人,高技能人才330萬人,位居全國前列。
“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高技能人才引領的“技工時代”,全面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更顯重要和緊迫。為全面提升勞動者職業技能水平和就業創業能力,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山東出臺“技能興魯”22條政策措施,聚焦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全面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以“技能興魯”助力“人才興魯”,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撐。
聚焦提高人才培育能力 建設高水平培育載體
山東堅持把高技能人才培養載體建設作為提升現代產業工人技能素質、打通經濟“雙循環”新發展中人力資源升級“堵點”的關鍵一招,更好地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增強社會服務能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加快技工教育全面發展。我省把發展技工教育作為培育技能人才的主渠道,深化技工教育改革,突出特色發展方向,打造技工教育“齊魯名校”特色品牌。截至2020年,全省共有技工院校181所,其中技師學院45所,技工院校數量位居全國第一位。技工院校畢業生就業率連續5年保持在97%以上,全省每年新增的高技能人才中,有近一半來自技工院校。“十四五”時期,山東將通過實施技工教育優質校建設工程,用5年時間分別遴選建設10所左右技工教育優質校、30個左右優質專業(群),分別給予500萬元、200萬元資金支持,加強內涵建設,實現扶優扶強、提質賦能,帶動全省技工院校高質量發展。
加快技藝技能培育傳承載體建設。啟動新一輪齊魯技能大師特色工作站建設,用5年時間建設100個齊魯技能大師特色工作站,每個工作站給予20萬元建設補助資金,支持企業開展帶徒傳技、技能攻關、技藝傳承、技能推廣等活動。鼓勵企業自主設立技能大師工作室(站)、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等人才工作平臺,開展“傳、幫、帶”培育活動,使更多的職工成為企業技術技能骨干。“十三五”期間山東建設了25個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為實施高技能人才振興計劃,搭建了“國字號”平臺。“十四五”時期,山東還將繼續加大對技能大師工作室的支持力度,在國家10萬元建設補助資金基礎上,根據績效考核情況再給予不低于10萬元的獎補資金。通過加快傳承載體建設,形成聚集高級技師、技師、高級工的“小集群”、構建高技能人才發展的支點,帶動大批技能人才發展,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
聚焦提高領軍人才待遇 強化全方位激勵保障
山東堅持以提高高技能領軍人才待遇為引領,重點突破,多措并舉,營造“大國工匠”成長環境,打造技能“人才雁陣”,形成高技能人才引領的多層次技能人才隊伍。
強化高技能領軍人才培養引進。“十三五”時期,山東組織實施泰山產業領軍人才工程,培養引進高層次人才。“十四五”期間,山東將繼續依托泰山產業領軍人才工程,圍繞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面向國內外加強高技能領軍人才引進培養。所依托的用人單位可直接設立山東省技師工作站,開展技術革新、技能攻關等活動。
強化高技能領軍人才獎勵體系建設。建立“齊魯技能大獎”“齊魯首席技師”“齊魯技術技能大師”選拔獎勵制度體系,從獎勵層級、獎勵對象和獎勵標準等方面分別予以區分界定,讓更多的高技能領軍人才得到更多的認可和優惠。對齊魯技能大獎獲得者,給予一次性30萬元獎勵并優先推薦評選“中華技能大獎”。
聚焦提高創業創新活力 搭建廣覆蓋競賽舞臺
強化高技能領軍人才惠才待遇落實。在原有政策范圍基礎上,將齊魯技能大獎獲得者、大國工匠等高技能領軍人才納入“山東惠才卡”保障范圍,提供山東省高層次人才綠色通道服務,享受就業、住房、醫療、子女入學、配偶就業等各方面的政策服務和“優惠”待遇。
山東堅持把大力開展職業技能競賽,作為推動各行各業開展崗位練兵技能比武的重要抓手,注重在競賽中評價人才、發現人才,充分發揮技能競賽特別是世界技能大賽的引領作用,為更多高技能人才脫穎而出創造條件、搭建舞臺。
抓好技能競賽體系建設。今年山東將制定職業技能競賽管理辦法,加快建設以世界技能大賽為引領、各類職業技能大賽為主體,校內競賽與校外競賽、省內技能競賽與中國技能大賽和世界技能大賽相銜接的競賽體系。
抓好崗位練兵技能比武。持續打造“技能興魯”競賽品牌,“十四五”期間每年組織不少于60項“技能興魯”職業技能大賽省級重點賽事,帶動各行各業立足本職崗位開展練兵比武活動,實現全省參賽人員3年不少于1000萬人次。通過競賽層層發現和選拔實踐中掌握高技能的杰出、優秀人才,給予相應的職業技術職稱和職業技能等級,使更多“無學歷”卻在實踐中勤學苦練“有技能”的人才能脫穎而出。
抓好重要賽事支持力度。對世界技能大賽省級重點集訓基地和省級集訓基地由過去給予300萬元、100萬元補助資金提高到500萬元、200萬元。在提高世賽獲獎選手獎勵標準的同時,對獲得世界技能大賽金牌、銀牌、銅牌和優勝獎的技術指導專家團隊,分別給予團隊60萬元、30萬元、20萬元、10萬元獎勵。
抓好鄉村振興技能競賽。推廣東營、威海等市舉辦鄉村振興大賽的經驗,每年組織全省性的“技能興魯”鄉村振興技能競賽系列活動,推動各市積極組織開展適應鄉村振興需要的職業技能競賽,積極開展鄉土人才創新創業大賽和傳統技藝技能大賽,培養更多“鄉土”技能人才,助力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建設,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聚聚焦提高就業創業能力 構建多層次培養體系
山東堅持把構建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開展大規模、多層次職業技能培訓,作為全面提升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提高就業質量的一個根本舉措,推動就業優先與技能提升協同發展。
以更大力度推動培訓體系建設。以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為抓手,按照“應培盡培”“愿培則培”“需培就培”原則,堅持問題導向,強化制度創新,加快流程再造,廣泛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和創業創新培訓。2020年,開展職業技能培訓287.98萬人次,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年度培訓計劃;支出各類職業培訓補貼24.12億元,其中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專賬資金23.38億元,完成國家下達資金使用指導計劃的107.74%。截至目前,我省已提前一年完成職業技能提升行動三年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300萬人次以上的任務目標。
以更大力度推動職工崗位技能提升。推動企業創新技能人才培育機制,發揮大企業開發技能人才的主體作用和“頭部”企業在產業技能提升的引領作用,加快建設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以政府補貼為引領,鼓勵支持企業有計劃開展職工崗位技能培訓。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山東把實施以工代訓作為“穩就業”“保民生”“促發展”的重要舉措,在全國較早出臺企業穩崗擴崗專項支持計劃以工代訓政策實施細則,率先發放全國第一筆以工代訓補貼資金。2020年,發放以工代訓補貼13.16億元,惠及企業16981家,涉及職工128.27萬人。
以更大力度推動企業發揮主體作用。企業是技能人才培養和使用的主體,但長期以來,很多企業對技能人才“重使用、輕培養,要求多、支持少”,不舍得花錢搞培訓,不支持職工參加技能培訓。為調動企業人才培養積極性,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從2019年起面向全省各類企業,山東全面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雙師聯合培養”為主要內容的企業新型學徒制,由企業主導,對新入職技能崗位員工和轉崗職工進行崗位技能培訓。按規定對企業給予每人每年4000—6000元的職業培訓補貼,目前,全省已培養新型學徒3.8萬人。“十四五”時期,全省將培養10萬名以上的企業新型學徒。
以更大力度培養急需緊缺高技能人才。圍繞高水平創新型省份建設,錨定“七個走在前列”“九個強省突破”,建立急需緊缺高技能人才發布制度,引導企業培育先進制造業、交通、海洋、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技能人才,做優做強“金藍領”高端培訓品牌,每年培養不少于20000名技師、高級技師,并按照每人2000元、5000元的標準給予培訓補貼。
山東職教網 電話: 17096005106
在線QQ:2796157820